“除此之外,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还方便发射和运输。它可以单独进行发射,发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两名人员即可完成整个发射攻击流程。同时呢,它也可以被挂载在战机上进行空中发射。
当然了,也可以放在发射车上进行远程连续发射。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的发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战场环境和战术安排灵活运用。
同时呢,因为我们在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的原理,我们可以极大的增加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的射程以及滞空时间。利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这种小型自杀式攻击无人机的射程提升至上千公里甚至是数千公里。
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接近战场,远在上前公里甚至数千公里来发射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来对地方战场纵深目标进行打击。
也是因为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的母弹体采用多种推进方式,采用螺旋桨作为动力的话可以实现长时间滞空飞行,若是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的话,则可以增加攻击的迅疾性,以及对于地方火力网络的突防行,从而极大的拍这枚600毫米的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转头冲着林家明问道。
听到他的话,林家明微微摇摇头道:“也不一定,如果需要的话,增加也是可能的,只不过那样太过笨重了,只能挂载在一些大型战机,甚至是轰炸机上面进行投放了。”
听到林家明的话,吴浩微笑着点了点头:“600毫米也算是够了,一枚不够就再发射一枚嘛,没必要追求太大口径。”
是这样的。林家明点点头,然后冲着吴浩继续介绍道:“除此之外,我们也为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配备了集群控制系统,也就是说这款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可以实现大数量的蜂群攻击。
而且不单单是母弹体,这些子攻击无人机同样可以实现蜂群攻击。甚至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母弹体与分离出来的子攻击无人机也能够构成蜂群攻击系统。
整个智能蜂群攻击系统,可以根据区域内敌军地面的目标进行任务分配,控制着这些无人机进行选择性的攻击。即可能放弃一些低价值目标,从而将攻击的重点放在高价值重要目标之上。”
它的成本怎么样亦乐乎。甚至还出现了双方的无人机在空中想与展开空战的桉例。
所以我们一直再想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什么样的新型无人机能够对于原有的无人机技术和战术体系进行冲击。我认为这种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在无人机对决中将会起到巨大的优势。
它可以脱离对手,在上千甚至数千公里外发射,然后去攻击敌军的腹地,包括敌军腹地的这些无人机发射单位,打的对方没有招架之力。同时呢,这样一架智能集束攻击无人机可以分裂成为数架无人机,即便是战场上相遇,凭借着数量,也能够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听到周永辉的话,吴浩笑了笑,然后冲着他竖起了一个手指道:“我就一个问题,根据相关公约,各国是禁止集束武器的生产使用的,你这么做可是不合规啊。”
这有啥的,咱们国家又没有签字。再说了,这东西在战争面前就是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