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军工科技》正文 四千零九十四章 林磊的醒悟
第4093章 林磊的醒悟



【修改版】



林磊端着茶盅的手悬在半空,滚烫的茶水在杯口微微震颤。吴浩的话像一枚精准的钻头,径直戳进他严防死守的思维壁垒。那些曾被他视作“原则”的坚持,此刻在记忆里轰然崩塌。



在之前的智能灌溉系统招标会上,供应商提出用纳米级渗水材料替代传统管道,既能降低维护成本又能提升效率。



他当时冷着脸把方案甩在桌上发火道:“未经市场验证的技术,出了问题谁担责?”



会议室里瞬间弥漫起令人窒息的沉默,那个年轻的销售经理攥着演示稿的手指节发白,最终默默收起设备离开。



如今想来,对方眼底熄灭的光,恰似他亲手掐灭的一簇火苗。



还有上个月的进度协调会,施工队长提议将安防埋线与绿化改造并行推进,能缩短近两周工期。



他拍着项目进度表厉声反驳道:“每个环节都有时间戳,打乱顺序出了问题怎么办?”



散会后,他看见那个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师傅,蹲在楼梯间抽闷烟,烟灰簌簌落在磨破的劳保鞋上。



茶雾模糊了仿生眼的投影界面,林磊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把“完美主义”挂在嘴边,却用冰冷的规则将团队包裹成茧。



为了确保每个螺丝钉扭矩达标,他连续两周驻守工地,亲手校验每道工序,可验收签字栏里的名字却越来越少。



那些曾经热情洋溢的工程师,如今汇报工作时连眼神都在闪躲,像极了他仿生眼扫描出的冰冷数据。



“用好人,把控质量。”吴浩的话在耳畔回响。



林磊无意识摩挲着茶盅温热的外壁,忽然惊觉真正的质量把控,从来不是机械的重复验证,而是让每个齿轮都在合适的位置发光。



他想起自己总抱怨下属执行力不足,却从未想过,或许是自己攥得太紧,让那些跃跃欲试的手再无处伸展。



林宏瀚望着儿子指节叩在紫檀茶台上留下的青白印记,那力道让茶盅里的碧螺春泛起细密的涟漪。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射到床边的桌上,露出斑斑光影。



他端起茶盏的手顿了顿,忽然想起好多年前前带林磊去工地,这孩子曾用橡皮泥捏出歪歪扭扭的塔吊,如今他已经长大了,可以负责一个项目了。



“小磊啊,”林宏瀚的声音带着老茶客特有的沙哑,说道:“你姐夫这话,要往骨头里听。”



他指尖摩挲着杯沿的冰裂纹,目光落在儿子紧抿的唇线上,继续道:“你总说每道工序都要数据质检,可数据算法是人写的。就像你那仿生眼的神经接口,参数调得再好,也得看是谁在操盘。”



茶台角落的铜胎珐琅香炉飘出龙涎香,林宏瀚看着香灰簌簌落在莲瓣纹炉盘上。



吴浩轻咳一声想打圆场,却被林宏瀚抬手止住。



老茶台的木纹里浸着三十年的茶碱,就像他掌心的茧子浸着二十年的工地尘土。



“你姐夫说‘用好人’,不是让你挑技术最拔尖的,”他屈指叩了叩茶台,冲着对面的林磊语重心长说道:“是要找那些像老灰浆一样的人,看着普通,却能把每块砖都砌得咬合严丝。”



说到这,林宏瀚将林宏瀚将冷透的茶泼进废水盂,水流撞出清越的响声,然后边摆弄茶具,边冲着林磊说道:“把控质量,不是让你当监工,而是要像老木匠那样,在梁柱合榫前先摸遍每道木纹。记住,技术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上周混凝土养护出问题,要不是那个新来的技术员半夜偷着浇水,现在地基该长出青苔了。



虽说不能有经验主义,但经验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却也有非常大的作用。不要小看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说着,林宏瀚指着头顶的雕梁画栋说道:“看看这座古香古色的山庄,够高雅吧,它也是建筑工人一快砖,一页瓦建设起来的。”



林宏瀚将新煮的泉水注入紫砂壶,壶嘴腾起的白雾裹着茶香漫过雕花茶海。



他盯着壶盖边缘凝结的水珠,忽然伸手叩了叩茶台侧边的铜质排水口。那是块被茶水浸成琥珀色的老黄铜,表面布满细密的锤揲纹。



“你看这排水口,”他指尖划过纹路里沉淀的茶碱,然后说道:“二十年前我去粤地打工,去给人家盖骑楼,有个老泥瓦匠总在灰浆里掺糯米汁。



监理骂他不按规范,他蹲在脚手架上抹着汗笑:‘等台风来了,你们就知道糯米浆砌的砖缝能挡多少雨。’”



茶漏里的碧螺春在滚水中舒展,林宏瀚用茶夹拨弄着浮沉的茶叶继续说道:“后来那场台风把隔壁工地的女儿墙掀了半截,我们那栋骑楼的砖缝连条裂纹都没有。



现在数据库里能查到糯米灰浆的配比吗?能算出糯米淀粉在碱性环境下的碳化速率吗?”



他忽然将茶夹重重拍在茶台上,惊得檐角铜铃一阵轻响说道:“上个月你为了智能灌溉系统的材料跟供应商拍桌子,知道那小伙子为什么敢用纳米渗水膜吗?



他爹是云南哀牢山的茶农,这辈子都在跟山泉水较劲,儿子拿了材料学博士,专门研究怎么让水在岩缝里走得更顺。



这不是数据能算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