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八方提梁壶(求收藏、求推荐!)
是品相,甚至作假后残留的气味,都是粗制滥造最好的证明。



当然,孙月手上这串肯定不是假货,那厚厚的包浆没点岁月积累,根本做不出来。



仨人就着椰蒂手串聊了起来,越聊越开心,差点忘了外面还有个人在为他们炖鸡。



“你们聊得够热闹的,我在外面都听到你们在聊手串”



林剑这会儿有些上头了,当然醉意还不明显,只是脸色稍稍有些泛红,“乾儿大爷,我们正说椰蒂手串呢,景哥鼓动孙老师卖手串,我就出1000块钱,他气够呛。”



说完又自己溜了口酒。



余乾也是蔫儿坏的主,坏笑着说道,“就是,你这串儿也就这样了,买条新的重新盘多好”



孙月就笑笑不说话,他也知道大家在逗他玩,相声演员在舞台上什么话都得接着,这种程度的玩笑不算什么。



林剑看余乾一直站着,赶紧让座,“乾儿大爷您坐我这”



“不用,我还得看着鸡,你坐着。



对了,你拿走那把仿文候壶呢?”



林剑一愣,“家放着呢,怎么了?”



“没事儿,孙月爱玩紫砂,你可以跟他交流交流心得。”



孙月立马道,“乾儿哥,听说你刚得了一把好壶?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得,就知道你这胖子惦记我那把壶呢等着,我给你们拿去”



没多会儿,余乾一手提着一手端着,小心翼翼的把茶壶放在桌上,“都瞅瞅刚从一朋友手里收的”



林剑腰后的小老鼠又起了温度变化,跟之前看到‘梅兰芳’邮票的时候差不多,还要稍低几度。



孙月是行家,一眼就看出来,“王石耕的作品?”



余乾比了个大拇指,“准”



林剑也认可的点点头,“八方提梁壶,王老的代表作”



王石耕是清末七老之一王寅春的儿子,出生在制壶世家,又是子承父业,技艺自然没的说,更善于创新,这些年王老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屡创佳绩。



八方提梁壶更是他的得意之创,从方至简,以简致方,看一眼就让人目不转睛,这是一把好壶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把壶看似复杂,以肩线、角线、底线和八个面组成,但所用的技法并不难,只是凭借线条的运用构成淳朴厚重的形体,壶身八面,面面俱到,深厚且具神韵



壶盖为圆形,与壶身的“方”相对比,蕴含着古代z国‘天圆地方’的理念。



壶钮的处理更为巧妙,做到了一线一面、刚柔并济、浑然一体,朴素而大方,而且很耐看,就像是奶茶美人,乍一看觉得平平无奇,可越看越觉得其韵味悠长



壶流的设计,突出其婉转流动的水波状,很灵动也很自然,弯曲的线条又与壶身的方块棱角相呼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完美融合。



林剑最喜欢的还是提梁把的设计,从侧面看,就像一条大大的折线被镶在了壶身上,可从上面俯视,又很有层次,握上去很厚重很舒适,既利于倒茶时的稳定性、不致滑手,又为整体造型勾勒出宏伟的气势。



翻过来,壶底为浅圈足形八方底,托起了整个壶身,平稳大气,暗藏底部,默默的为整壶气场做着贡献。



不管怎么抠细节,这都是一把好壶,可惜啊,名花有主,君子不夺人所好。



惋惜着放下来,问道,“大爷,这壶您花了多少?”



余乾比了个二,“2万多,不贵”



林剑感叹余乾的好运气,2万何止是不贵,加个零都有人买!



孙月也是连连摇头,“好壶,真是好壶,我怎么就没遇到这么好的事呢?”



余乾点了根烟,“等会儿咱就用这把壶泡茶”



“嘿那敢情好”吴景总算插了一嘴,他对紫砂的了解还要稍逊一筹,只觉得这壶好看,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