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百二十一章 真君子
如果说这美好的前景只是让里正有些意动。



真正打动他的,是宋重锦说的,若真是茶叶能移栽成活,等到七里墩的茶叶长成,王永珠自然有门路将茶叶给销出去。



若是茶叶质量好,成了名茶,这七里墩也就出了名了。



他这个里正到时候的功劳也不小,说不得还能在县志上留下美名。



以后后人说起来,他们家也算是名门了。最重要的是,这种美名,对里正的儿子来说,若是真想走科举之路,那可是不小的助力。



就这一条,就让里正真正动了心思。



他们家如今不缺吃穿,他还是里正,在七里墩也算是德高望重,说话不说一言九鼎,那也少有人反对。



一般的乡下汉子,混到这个地步,那就知足了。



可里正不是这样易于满足的人,他儿子李之栋读书上还算有几分天份,他也就下了决心要将儿子供出来,将来考上秀才,举人,若是运气好,能有个一官半职的,他们李家也算是飞出农门,以后就可以说是读书人家了。



如今是太平盛世,以后自然是读书人值钱些。



儿子只要考中秀才,将来就不用在地里辛苦,也能跟城里人一样了。



再者,男人嘛,哪个没有一点二点的事业心?



能在县志上留名,对于里正来说,那在以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居然似乎能唾手可得,说什么,里正也得去争一争。



因此,里正在文书面前,那也是颇有分寸,几句话,就先将宋重锦和王永珠给抬得高高的,又不着痕迹的将自己也捧了一捧,



说着文书倒是眼睛放光,拍着大腿:“可惜了!原来宋兄和他家娘子,居然有如此慈悲之心,倒是我小人之心了!若真能种出茶叶来,不说七里墩,就咱们石桥镇,将来也是大有好处的!”



自古以来,盛产茶和盐的地方,那必定会成为重镇。



若真七里墩能产茶,一有大量的山货,二有茶叶,想来石桥镇的繁盛之期指日可待啊。



文书和里正都被宋重锦给画的一张大饼吸引住了,忍不住畅想起美好的未来。



那边,王永贵一路就叮嘱着王永平:“一会子你测量的时候,多往妹夫所指的地方外边走两步。”



王永平摸摸后脑勺,脸上憨笑着,“三哥,你的意思是?”



庄户人家们,这偷偷没事的把自家房子往画好的宅基地外面多建两尺,是常事。



更别提,两家的田地如果挨着,那更是今年我朝你那边多挖两锹,明年你朝着我这边多挖了三锹,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如今这么大一座山,光想想王永珠要出多少银子,王永平也觉得不多画点地方进来不划算。



当下猛点头:“三哥,你放心吧!这事我行的!”



宋重锦在一旁听了哭笑不得。



这大黑山地处偏僻,不值多少钱。



不过两个舅子的心意他还是心领了。



果然到了地头,三人各分了一个方向,分头行动去了。



如今这丈量的方法很简单,以步丈量,240步为一亩。



以三个人的脚程,丈量完这一座山,包括前面的山谷平地,树林,还有河流,都给算在里面,粗粗估计,也有150顷左右。



这要是良田的话,150顷相当于一万五千亩,那可就发了。



可对于山林来说,这不过是个小山头。



文书等到天都快黑了,才看到宋重锦和王家兄弟从山林里钻出来。



也顾不上多说,五人又立刻打转回七里墩。



文书歇息了这半天,终于有了些力气,等着他们的功夫,又啃了带着的馍馍就肉酱,肚子也不饿。



加上归心似箭,看天色都黯淡下来,生怕天一黑,那些山林里的猛兽出来将自己给叼回去了。



那脚下也是飞快。



上来慢吞吞的,用了两个时辰,下山不过一个时辰就到了家。



张婆子和王永珠早就准备好了热水,看他们一到家,就忙让他们先洗漱了一番。



文书洗漱好,换上了带的衣裳,才觉得活了过来。



宋重锦他们已经等着文书出来,将丈量的步数一说,又将从哪里起,到哪里止,方位对应的明显的标志性的位置一说。



文书提笔就记满了一张纸。



还没来得及核算,就被招呼着去吃饭了。



晚餐也十分丰盛,又给文书敬了几杯酒,不胜酒力的文书也就倒下了。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天光大亮。



文书这一夜睡得十分香甜,起来也是精力充沛。



看着桌上昨天记录着数据的纸张,还在原来的位置放着,没有翻动的痕迹。



文书心中暗暗点头,心里对宋重锦和王永珠的评价又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