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丰县
姚大和石头多聪明的人,立刻就明白了宋重锦的意思,这是信重他们的意思。



当下屏住呼吸,等候宋重锦的吩咐。



宋重锦这些日子看着,知道两人都是谨慎的人,还颇有机变。



因着石头帮他处理过宋春花的事情,十分隐蔽,几乎是滴水不漏。



宋重锦就取中了他跟在身边,以后就负责外面的这些事物。



至于姚大,则留给王永珠,负责内院,还有王永珠的生意这边的事物。



两人一内一外。



姚大和石头忙倒头便拜,领命下去了。



今日出去,有姚大和石头,再加上人人都知道了宋重锦,听说是这他要寻官船北上去上任。



要知道,如今这世道,除非是特制的,京都那边的官船,看起来像模像样些。



一般来说,官船还不如私船。



俗话说:官船漏,官马瘦!皆是无人爱惜之过。



所以一般官员出行,若是要坐船,只要不超过自己品级,多数会定私船出行,挂上官衙的旗帜就行。



这些私船,尤其是提供给官员的船,大多十分牢固,精巧,里面布局也更合理些。



他们从京城回荆县的船,就是私船。



因此,只等姚大和石头吐露了这个意思,顿时围上来了一大堆船家。



更别提还有那听了动静,脑子颇快,已经想着依附宋重锦他们的船北上了。



要知道,虽然当今治下亦是太平盛世,可到底也有些地方,总是有些匪徒。



尤其是北上的路上,一路也很有几处悍匪,一般船家都不敢独自行船。



大多是在大一些的码头停靠,等凑齐了至少一支中型船队,才敢航行。



因着先帝治下,曾发生过官员被悍匪劫杀一事,先帝大怒!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先帝虽然不曾如此残暴,可手段也强硬,命就近的驻军剿匪,几乎没将这些地方荡平。



保了水路十来年的太平。



也是这些年,渐渐的,那些悍匪又慢慢多了起来,倒是他们都记得十来年前的那场扫荡,惊惧犹在,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算是饿死,也不敢劫掠官员的船只。



因着这个,倒也半遮半掩的,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存活着。



这船家们平日里,千方百计的想跟在官员身后,不求别的,就求个庇佑平安。



几乎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若是依附官员的船后,这一路的开销,还有孝敬都不会少。



不少官员这么行上一路,不仅不用掏一分钱银子,一路舒舒服服的不说,临走还能发一笔小财。



姚大和石头也是门清,先前就是这么从京城回荆县的。



熟门熟路的挑了一艘看起来虽然不太起眼,可却极为坚固的船,也颇为适合宋重锦如今的身份。



定好了船,只说三日后启程,让船家做好准备。



不出半日,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荆县城。



等候在荆县的船家和行商们顿时沸腾了,也都慢慢的收拾起来。



还有的将消息远远的传递出去,那还在下游的船只,也忙加速赶了上来,停靠在了荆县,静静的等待着宋重锦一行人的启程。



三日后,宋重锦他们就收拾整齐,将行李都搬上了船。



杜老太医,吕文光还有一些乡绅都来送行,热闹了半日,才告辞而去。



随着船家一声吆喝,船夫们收起缆绳,鼓起风帆,船慢慢的驶离荆县的港口,北上而却。



在他们乘坐的船后面,乌泱泱的跟了大大小小几十艘船,有货船,有客船,井然有序的跟在后面,慢慢的也启航,渐渐的消失在荆县人的眼前。



※※※



再度上船,大家还算比较适应。



有了从京城到荆县的经历,人人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吴婆子和两个丫头,忙着收拾整理舱房。



丁婆子已经去厨房霸占地盘去了,这一路大家的伙食,可都要靠她了。



宋小寅四人,早几日就已经上船,每一间房间,每一个角落,都探查仔细了,将船的构造都记在了心里,哪里最安全,哪里最危险,万一出事了,走哪条路最快,都了然于胸了。



此刻上来,还是习惯性的先检查了一番,才示意吴婆子她们铺设东西。



那边丁婆子已经烧了一壶开水,将带着的点心热了,跑了一壶茶,端到了甲板上。



甲板上,因为天气的原因,搭了一个凉棚,下面摆着一张几,几个蒲团。



看起来还算干净。



张婆子和王永珠、宋重锦坐在茶几边,看着两边的青山,悠悠的绿水,习习凉风吹拂,倒是让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