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防患于未然
若是任由这般下去,只怕将来荆县附近周围百里,恐怕都要以种花为主了。



到时候家家户户缺粮,那可不是个小问题。



就算能买到粮食,可都依赖购买,那粮食涨价怎么办?



要么百姓买不起粮食,引起大乱。



要么粮食产量逐年缩减到情况,被朝廷注意到,要知道当今朝廷,还是以农业为本,天下百姓大多辛苦一年也就混个混饱。若是让朝廷知道,因为红袖添香,导致百姓不种粮食而种花草,决计落不着什么好。



就算红袖添香有皇后撑腰,恐怕也不行。



搞不好,还要成为别人攻击皇后的把柄。



其他的参与其中的人,比如杜家,比如王永珠,比如历九少,恐怕更落不着好。



防患于未然!



因此老俩口琢磨了许久,决定缩减红袖添香在荆县这边制作的份额,将制作的基地转移到京城那边去。



如今历九少背后有着皇后撑腰,皇后又生下了九皇子,不出意外,起码十年内,位置稳稳当当的。



有皇后在,红袖添香就是在京城脚下,也无人敢打它的主意。



更重要的是,京城附近的庄子,山地,大多为官宦贵族家所有,他们的庄子平日里产出,粮食所占的比例也不大。



若是用作花田,影响不了百姓的生计,倒是再合适不过。



更何况,红袖添香在京城附近制作的话,运输到其他各地,也更为方便快捷。



只不过这是老两口的想法,肯定还得经过王永珠他们的同意。



他们本是打算着给王永珠去信的,如今王永珠回来了,正好。



王永珠听了这话,还没说话。



倒是旁边的张婆子连忙点头:“你们考虑到很是,除了那些大富人家,谁家里有点田地,不想着多产两石粮食,一家人能吃的饱穿得暖就是老天保佑了!”



“种花草虽然能挣钱,可也不过是过日子的些许填补,哪能真当一家子的主业?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到灾年,拿着银子都没处买粮食去,那可怎么办?老话说得好,家里有存粮,心中才不慌!也就是那些没经过灾年的,才被那眼前那点子银子钱迷了眼,等遇到那不顺的年景,就知道厉害了!”



一面就扭头说王永珠:“闺女啊,你得好生谢谢你师父和师娘!他们这是一心为你们打算啊!若不然,等真出了什么事,那可就糟了——”



张婆子活了这么些年,大多时候,年成不好也不坏,大家辛苦一年,混个肚子不饿,也就是老天照顾了。



难得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多打几石粮食,那真是上上下下都高兴,到年底都要酬谢老天爷开眼。



也曾经遇到过灾年,或者发洪水,或者是干旱,那日子,都不敢回想起来。



七里墩靠着大黑山,就算灾年,靠着冒险进山去寻些吃的,倒也能熬过去。



可她是见过流民的,成群结队的流民,拖家带口,从几百里外,一路乞讨而来。



一个个饿得骨瘦如柴,看到吃的眼睛里都能冒绿光。



能为了几斤粮食,就能卖掉一个十来岁的黄花大闺女。



也能为了一口吃的,父子夫妻子女翻脸成仇。



七里墩地处偏远还好,流民倒是很少能走到他们那里去。



可是在石头镇上,她曾经见过。



镇上的街上巷道里,随处都是流民,就那么躺在地上,男男女女都目光呆滞无神,失去了精神气。



那些流民的孩子,要么奄奄一息的躺在父母怀里,要么就看到一个面善些的,可怜巴巴的围上去讨要吃的。



若是有一个人心软给了,那没走出十步路,就会被闻讯赶来的其他流民给团团围住,不脱一层皮,休想脱身。



更有听说,有的流民,本是被好心收留,还给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暂时度日。



这本是天大的恩情,可那些坏了良心的,不仅不感激,还心生歹意,一起合谋,将那好心收留他们的一个村里的人,趁夜将那个村里的人全部害死了。



这消息传开后,每有流民到镇上,各处都十分戒备。



后来,她们七里墩的人,只要听说流民来了,家里的女人们都不许去镇上。



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联合起来,每家派出家里身强力壮的后生,在山路上设卡,日夜里有人守着。



因此一听杜老太医夫妻说的话,张婆子想起那些日子,就不寒而栗。



若真是以后荆县的人都不种粮食而去种花草了,真到灾年没了粮食,怎么办?



莫非大家都成流民四处乞讨去?



到时候追究起原因来,岂不是成了自己闺女的过错?



别的不知道,可戏文里说过,这种害了百姓的人,不管官大官小,都会被皇帝派来的钦差,拿尚方宝剑给斩了的!



张婆子哪里还坐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