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电影黑科技》 第418章 降落
现在藏羚羊号与地球隔着数十万公里的距离,以鹊桥中继星的带宽,光是把藏羚羊号上面运转的设备参数和位置信息传回来就已经有些吃力了,所以想看到实时画面是不可能的。



之前国内公布的月球车视频以及其他实验的视频,都是拍摄完成之后,再慢慢传回地球的。



陈神和飞控大厅里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只能通过屏幕上单调的参数了解飞船现在的情况。



转眼间就到了入轨的关键时刻。



“入轨准备。”



在大厅里,总控依照以往航天任务的惯例向全场通报飞行器接下来的动作。



只不过藏羚羊号并不需要他们进行额外的操作,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入轨操作。



不过就算如此,大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在陈神的旁边,何伟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密密的细汗,紧紧盯着大屏幕上的参数不放,生怕自己一个分心,飞船就步了sls的后尘。



陈神倒是气定神闲,不时还转过头安慰他,“不用太紧张,现在这种情况再怎么担心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听天由命就好了,如果真的出现意外了,我们把原因找出来,再造一架新的飞船就好了,说不定以后新飞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旧飞船的残骸打捞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何伟听到这个安慰之后,反倒显得更加紧张了,活像热锅上的蚂蚁:“你这越说,我就越是提心吊胆啊……”



“……”



陈神发誓他说的都是十分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心话。



不过何伟再担心,现在也是无济于事。



月球跟地球之间的通信延迟在理论上是大约三秒,不过算上设备、信号中继处理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延迟,时间会比三秒更久。



也就是说,当他们这边看到飞船出现异常的时候,飞船早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故障了。



飞船虽然可以在地面上进行远程操作,但是在这种延迟下,想要操作飞船自救就相当于顶着三秒以上的延迟打游戏……



根本不可能赢。



而且藏羚羊手动状态下需要的操作可比打游戏复杂多了。



所以,如果飞船真的出了问题,他们只要躺平就好。



屏幕上的参数不时跳动,连动着何伟乃至现场所有人的心跳和呼吸节奏,每一次变化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参数一下子从绿色跳转到红色,更怕大厅里响起警报。



在大屏幕上,飞船的参数和位置信息逐渐变化,离预定的轨道也越来越接近。



何伟十指紧紧扣住,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定没问题的,一定没问题……”



而在周围,负责飞船各个功能调控的远程操作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虽然他们的操作大概率拯救不了飞船……



在飞控大厅的后面,中心电视台的记者同样拿好的摄像机,准备把历史性的一刻记录下来。



【入轨成功】



忽然,在大屏幕的正中间,一个显眼的空位上,显示出四个醒目的大字。



全场顿时发出欢呼,陈神在自己的位置上鼓掌,何伟一直扣着的双手松开,里面手掌已经全部是汗。



后方的记者也第一时间把喜报发回总部。



早已编辑好的通稿第一时间发送,向全世界宣布藏羚羊号已经入轨成功!



成功入轨之后,藏羚羊号只需要在轨道上运行,然后经过丰富海撞击点的时候减速下降就可以了。



这些操作毫无难度,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就是藏羚羊号对月球引力系数的不熟悉,导致推力输出错误。



但是这个问题不管是陈神还是何伟都已经早早考虑到,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在入轨成功之后,藏羚羊号还需要在轨道上面平稳运行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到达嫦娥一号的撞击地点。



此时的大厅里也越发忙碌起来,在确定任务成功几率足够大之后,中心电视台的团队在现场架起了摄像机,对后面的登月直播进行转载。



而在藏羚羊号入轨成功的新闻发出之后,国内外的目光都第一时间放到了国内。



这还是近几十年来,除了月球车之外,唯一一艘即将正式抵达月面的飞船。



许多人都第一时间进入了中心电视台的直播间,然而观众们现在只能看到在演播厅的主持人还有飞控大厅的实况,偶尔还有一段藏羚羊登月的3d模拟视频。



没办法,条件艰难,月球直播需要等待激光通信架设成功才可以实现。



现在的藏羚羊连一张图片都传不回来,中继星的带宽已经被运行参数全部占满了。



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轨道上的藏羚羊才抵达了预定的坐标,无惊无险地减速降落。



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



这是嫦娥一号的地点,而大屏幕上显示,藏羚羊号就降落在这个坐标旁边。



也正是从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