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不服?单挑啊!
熊廷弼何人?



老奴哈赤生平最怕之人,单枪匹马仅率数人就敢去收复失地,从而稳住关外防线,不致全局崩溃的牛人。



可惜,被东林党搞死了。



因为,他是楚党。



楚党,在后来,是“阉党”的组成之一,或者说是盟友。



原因是东林要一统江湖,唯我独尊,不给人路走。



后世大能骨昊说,走别人道的同时,也得让人家有道可走,如此才是高风亮节的好道友。



东林党却是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



于是,最后,大家都没路走了。



良臣记得明白,后世史书上说熊廷弼是被二叔害死,并且和东林党交好,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熊廷弼下狱时,朝堂还是东林党“众正盈朝”的时候。



二叔则在宫里忙着和魏朝比谁能干,一时不分胜负,正在加赛。



熊廷弼下狱,是因为和东林党成员王化贞意见不合,导致广宁惨败。



这王化贞是东林党魁叶向高的门生。



熊廷弼被论死,是左都御史邹元标上报的。



这邹元标,是东林党其时几个领袖之一。



故而,党争害人亦祸国。



亦有传言称熊廷弼死前曾向汪文言许四万金诺言,要汪文言设法搭救于他,结果他拿不出金子,就被处死。



这黑锅扣在了二叔头上,说是二叔收不到金子下令从速处决熊廷弼。



然,众所周知,汪文言是东林党的智囊。



当时的首辅、阁臣、六部科道也大半都是东林党,二叔直到天启六年才算真正的将东林党打压下去。



因此,有关熊廷弼之事,在良臣看来,完全是降了伪清的那帮东林党人往脸上贴金,故意篡改历史,掩饰他们党同伐异,祸国殃民的丑态。



性质和后世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样,做事本领没有,造谣篡改的本事,却是一流。



嘴炮公知,一脉相承。



有感熊廷弼死的可惜,良臣便想一睹其人面目,当下就跟着那两个御史一直到了正阳门的一家会馆。



会馆是湖北在京官员共同筹资修建的,亦是朝中楚党官员平日交友宴请之地。进京会试的湖北籍举人亦可在此住宿,收费极低。



熊廷弼是湖北人,又是楚党成员,家境贫寒,在家无居处,故进京为监察御史后,一直就是住在这湖北会馆中。



此番因为上疏弹劾辽东巡抚赵辑和总兵官李成梁不见下文,熊廷弼一气之下竟然直接进京,他打算亲自到通政使司上表,务请皇帝重新评判六万军民弃守事。顺便追究他两个前任的包庇罪。



此时已是巳时末,是吃饭的时候,不过湖北会馆中却没什么人。只有到了晚间,这里才会热闹起来。中午,大多数湖北籍官员都在衙门上值呢。



那两个都察院的御史猜得没错,熊廷弼就在这处会馆,并且,他们到的时候,曾先后出任辽东巡按的监察御史何尔键与康丕扬正在和熊廷弼理论。



会馆可不是要害衙门,自是任人随意进出。



良臣跟了这么一路,也是累得够呛,进去之后就见已是吵成一团。



“熊廷弼,你无事生非,恶意污蔑同僚,我们不去找你,你还有脸进京!”一个五十多岁的御史愤愤不平的指着一个足比他高出半头的中年男子。



他就是熊廷弼?



良臣看的惊心,那中年男子浑身上下哪有半点读书人气质,满脸横肉,比宋献策长的还要壮。



说是道上的大哥,那是一丁点不带吹的。



熊廷弼脖子上,就差个大金项链了。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从年龄上判断,那个五十多岁的御史当就是“老康”,康丕扬了。



“熊蛮子,大家都是同僚,你对辽东的事有什么不满,尽可上书,我们管不着,可你不能把我们拉下水啊!…我何尔键是哪里对不住你了,要你这般讥讽贬低!这都察院,就你熊蛮子一人能是吧!”



被康丕扬拉着一起来的何尔键也是气得厉害,幸好上面把熊蛮子的奏疏压下了,要不然放出来让朝臣议上一议,他和康丕扬岂不是名臭天下了。



“子成兄,灵清兄,你们来的正好,你们给评评理,这熊蛮子欺人不欺人!”



发现都察院两个要好的同僚也来了,何尔键精神一振,人多势众,今儿他熊蛮子不给个交待,这事没完。



熊廷弼侧脸朝门口看去,发现来的是监察乡、会试及武举的同僚宋本庆,还有一个是云南道的监察御史王之心。门边上还站着个少年,熊廷弼不识得,只道是宋王的跟班。



按人情世故,熊廷弼当起身向两位新来同僚打个招呼,不想,他却依旧坐在那里,端着饭碗夹菜,自顾自的吃。



“你们看,你们看,这,这像话吗!”康丕扬气得想跺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