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们就得打哪!
魏公公其实不知道自家姐夫带着帮兄弟也跑了,若是知道,定然郁闷。



别人不知道,他能不知道么。



自家那姐夫,端端正正的一个老实人咧。



自古以来,老实人的定性就是老实。



逆来顺受那种。



所以,魏公公只道姐夫纵是不经吓,也当是趴在地上捂耳朵那种,而不是一惊一乍瞎跑。



因而,当瞧着人群中自家姐夫蹲在地上时,魏公公颇是有些失落。



老实人都跑,这兵,不好带啊。



他可不是弄什么妖蛾子,他就是想提前给家乡父老子弟们模拟一下真实战场状况。



这模拟也是捡最简单的那种,不是什么实兵实弹演练,就是放个炮,听个响。



只不过,这炮放的大了些。



但要不大,也谈不上模拟了。



也就是技术方面不达标,要达标的话,魏公公指不定隔三叉五就来场演习。不弄别的,就弄些空爆弹埋路边,大队人马冒着硝烟一路前进,铁定能壮胆。



要不然,出了海,上了船,碰着红毛鬼也好,海盗也好,倭寇也好,人家把个炮子打的震天响,这边却吓的傻站着,这仗还怎么打。



归根结底一句话,不要小看这听个响。



古人于巨响是很敏感的。



营啸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突然间有了大的声响引起的么。



光靠训练肯定不能将一帮农民子弟改造成强兵,但在拉上战场见血之前,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战场上面会发生什么。



或者说,让他们知道耳朵会听见什么。



要不然,真就是拿人命不当回事了。



实际效果很明显,大多数士兵都被爆炸弄丢了魂。



但,魏公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一回生二回熟,多来几次,家乡子弟们便能适应爆炸声。再配以训练等手段,假以时日,总能成材成器。



不过,这种训练办法耗费太大,也就是他魏公公手头有钱,要没钱的话,恐怕只能打打烟花爆竹的主意了。



方才那次起爆炸,至少千两纹银。



搁京营、边军那里,千两纹银就为听个响,上上下下都得骂死你。



………



具体练兵,摸石头过河,照着老虎画猫。



赏罚分明这个,则是烙在骨子里的。



远有草帽顶子山一战,大赏群倭。



近有三元观剿匪,不吝赏赐。



魏公公这人最实在,不捡虚的,跟他混,钱、粮、女人,只要他能提供的,那就统统有之。



军队是什么,暴力机器。



机器这玩意就得有动力,有润滑。



在没有思想武器润滑的前提下,魏公公能拿出手的也就是物质剌激这个动力了。



说白了一句话,老子给你钱,你替老子卖命。



这话听着是俗气,可放眼中国历史,造反也好,改朝换代也好,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好,本质上不就是物质剌激么。



分田地,打土豪,其实也这理。



魏公公治军,不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鱼水什么的,他就要一条——咱家指哪,你们就给咱家打哪!



要将这一思想做为全军始终灌输、并牢牢执行的铁律,他魏公公就必须赏罚分明。



跑的肯定要罚,这是没说的。



纵然是乌合之众,也分个三六九等。



这听着动静就跑的,便是那最次等的,最靠不住的。



兵败如山倒就是说这帮人,他们跑的倒是快,也能把命保住,可到时再想把他们聚拢起来可就是难于登天了。



而趴着不动的,其实也不行。最好的兵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既能保持不乱,又能及时组织反击。显然,趴着不动的这些个家乡子弟们够不上好兵的条件。



但必须要赏他们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或许趴着不动的同样也是吓怕了,甚至于吓的失去了本能反应,但在魏公公眼里,却是可以塑造的。



为啥?



原因很简单,趴着不动一可以减少伤亡,二就是还能把人召集起来。负隅顽抗也好,拼死反击也好,总要有人手。



跑了的到哪去召唤他们?



那跑了的,魏公公就是拿剑在脚下画条线,指不定就绕着线跑呢。



也就趴着不动的能够用上一用了。



“敲鼓!”



等人回的差不多时,魏公公下令敲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