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内英雄
把握机会的人才能成功。



而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并将机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者,才能成大器。



魏公公注定成大器,他本就有大器。



其实他老人家本来也不想无耻,可那位广东人在福建当官时能穿着靴子在屋顶到处跑,跟个飞檐走壁似的侠客一般,他魏公公又凭什么不能做。



知县能演,他公公就不能演了?



算起来,都是领导干部么。



没说作秀还要分内外廷的。



在魏公公以身作则带动下,军民一心,在天未大亮的时候,孔家的大火总算是被扑了下来。



在此期间,踊跃出了许多救火模范,在百姓问及时,众口一词受提督魏太监感染云云。



大火是被扑下去了,但仍不平静。



站在还在冒烟的废墟上,魏公公真是筋疲力尽了。



嗓子哑了,眼睛红了,整个脸也熏得乌黑。



这个不是为了表演化的妆,而是真实情况。



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火是他魏公公下令放的,自当由他魏公公收拾。他若不管的话,殃及的无辜可就多了去。



要知道,这滕县城中大半的房屋建筑可不是什么砖瓦房,而是木质结构,且建得密,离的近,一个不慎就能火烧全城。



那,就真是作孽了!



现在想来,也是有些后怕的。



小田那家伙,真不知如何说他是好,放火就放火,你添什么油呢。



好在一夜无风,不然,魏公公怕真要切腹了。



无力的坐在一块被大火烤得有些略微烫屁股的石头上,魏公公懒的站起。



视线里,滕县衙门一干人等正在废墟中寻找孔二公子的尸体。



尸体,找到了,可惜,成了一具焦尸。



都烧烂了,烧熟了,抬都不能抬。



严知县和王主薄他们围在一起发呆,窃窃私语着,看样子是在商量如何跟曲阜孔府说。



剩下的事情就是滕县的事了,如何收拾这片废墟,怎么和孔家交待,都不关魏公公的事了。



他,真的是仁至义尽。



作为一个过路的,他老人家为滕县真可谓是鞠躬尽瘁了。



长这么大,他都没这么累过。



不过,事情其实还没结束。



据闻,有贼人曾从孔府逃脱,且抢了大量金银财宝。



对这批贼人的追捕,滕县有些力不从心。



衙门人手用来捕拿小伙贼人倒是可以,可要是对上大股贼人,就心有余力不足了。



并且,衙门担心他们的追捕弄不好会激出更大的变故来。



试想,这些个贼人连圣公子侄都敢杀,真要急了,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裹挟乡野百姓,举旗造反呢。



真要有反旗打出来,再怎么商量都保不住命噢。



所以,必须官兵出面才行。



滕县的请求,魏公公担下了,一纸手书,命马队即速出城追捕贼人。



严知县见状,自是感激,可心里还有个病。



这就是事情应该如何个定性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他的过失。



具体经过,其实是很清晰的。



孔家不仁在前,百姓义愤在后,内中有贼人藏匿鼓噪,终激起事端。幸得过境提督太监魏某领兵弹压,遂不令事态扩大。



但这个说法,严知县不敢如实报啊。



他可以上书朝廷说哪个亲王不仁,却没胆量说圣人后裔不仁。



这放在魏公公前世,叫政治正确。



孔家再不好,你这圣人子弟都不能说他不好,说了,就是不正确。



严重需要魏公公的配合,至少,是证明。



头上的乌纱帽,严知县已经不奢望继续保留了,他现在只想保住命。因此,哪怕知道小魏公公很累很累,他也只能打扰下魏公公了。



“百姓无辜,且无故,此事和他们无干,都是贼子的错。”



魏公公真的很累,都不想多说一句话。



但他充分理解严知县的苦恼,所以,他愿意配合。



他老人家真是见不得百姓再倒霉了。



具体要他魏公公怎么个配合法,就是下面人的事了。



王主薄出面代表知县,曹文耀出面代表武骧右卫后营旗军监军太监魏,在附近一家小酒馆里谈了很久。



最终,魏公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滕县许诺的三万两粮草供应费用,另外,还多拿了五千,以及滕县调配的六船粮食,油盐米醋等。



与之对应的是,魏公公在给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