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百一十三章 得派正规军过去
圣约翰庞麦臣,一个将载入史册,改变了世界,并为世界人民所歌颂、所怀念的伟大人物!



这个名字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比如,前缀是“圣”!



这个字在中国,一般代表的是网络小说某个……啊,不对,一般代表的是在某个行业具有杰出贡献者。



如孔圣。



如武圣。



根据网文定律,圣要比皇高一到三个逼格。



不过在现实的传统中,圣这个字就有点晦气了。



圣人,也就是死人。



活人不称圣,是中国文化的潜规则。



好在,公公这人百毒不侵,万事不忌,来者不拒,并且,他前世就是吃圣皇那碗饭的。



所以,他对自己的教名很满意,相当的满意。



要知道,教名不仅仅是教名,更是一个象征。



象征这东西,可不单单是笼统的泛指,而是具有实质内容的。



比如,名字。



如果公公叫大魏次郎,他肯定会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追捧,并在“尊皇讨奸”的斗争中,占据大义和优势。



必要时候,公公也不是不可以有个假名的。



同理,有了教名的公公,在西洋诸国心目中,以及罗马教廷心目中,也将是一个亲切而又友好的伙伴,甚至,是一个极其可靠的盟友。



西洋鬼子们也不会介意庞麦臣殿下是圣约翰的,他们应该不理解圣字的概念。



公公这也算是东西方两条战线一手抓了。



在积极开辟东方统一战线的同时,对西方的斗争也在开展。



区别在于,东方是武斗,西方则是文斗。



斗争,并不一定是真刀真枪,拳拳见血。



也可以是温水煮青蛙,忽悠式的斗争。



有鉴于实力不足以同时单挑东西方,从大明砍到京都,再从京都砍到马尼拉,尔后一路砍到里斯本和罗马,到法西兰革命老区封锁大街,公公便只能采取“韬光养晦”这一斗争方针。



在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伟大的庞麦臣殿下,誓必要与西方诸国及以教会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密月时光。



公公相信,这段时光一定是甜密的。



要知道,天主教那帮孙子,自有史以来,就是帮趋炎附势的玩意。



谁势力大,他们就吹捧谁。



而在历史上,天主教一直在寻求中国官方力量的支持,结果他们寻求到的时候,大明朝已经走向末路。



这段时期,天主教对明朝是采取巴结,甚至是跪舔政策的。



因为,明朝是东方最强大的帝国。



拥有了明朝,天主教基本就拥有了世界。



而对待之后的满清王朝,天主教则是蔑视,不屑一顾。



哪怕其国内出现“拜上帝教”,他们也不予承认和合作,反而伙同他们眼中的鞑靼人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在中国进行的传教活动,也大多是为了利益。西洋传教士的大多数,不再是传播上帝福音,真心发展教徒的使者,而是西洋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如果承认太平天国,上帝的使者们怎么还好意思打劫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出现这种反差,归根结底,就是落后。



穷人,是永远得不到上帝真正关爱的。



唯有富人,才会让上帝笑脸相迎。



菩萨们,大抵也是这种心态。



穷人,没油水上香啊。



至于上帝这玩意,公公信与不信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上帝信不信他。



信仰这玩意,纯与杂也是个伪命题。



尼古拉一官信上帝,可人家也信妈祖,还信日本的八幡神,但这不影响教会将尼古拉一官视为虔诚并可以合作的东方英雄。



实力,才是信仰的根源。



如果有实力,魏公公也不介意去罗马让教廷为自己加冕,从而成为圣约翰庞麦臣魏一世陛下,屈尊竞争下教皇也是顺手的事。



音乐没有国介,信仰也没有国界。



骨子里,庞麦臣殿下根本就是魔鬼。



但要说魏公公没有真信,也不合事实。



公公内心深处是有真信的。



财神赵公明,可能是公公这一世包括前一世最尊重的神明。



拜上帝,拜菩萨,拜三清,都不及拜财神好啊。



望着自己新鲜出炉的教名,公公的脸上露出狞笑,写有“皇道乐土”的布条随意的放在教名的旁边。



看着,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拉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