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本营
吴淞港。



两条三桅炮船和两艘福船、两艘铜绞舫及520名海军官兵组成了北上献银船队,连日来官兵们正在检修船只,补充船上的淡水和蔬菜。



参谋司正在组织人手精研北方海图。



因魏公公特意嘱咐过,参谋司长、加游击将军衔的魏西凤从军中选了40名识字的士兵,另外又派人往各府县招募了60名有童生功名却不能在科举路上更进一步的年轻人,在给予安家费及前程保证下,这些童生被招进大明皇军,成为海陆两军的预备参谋学员。



现在,魏西凤主要组织这些学员进行基本的制图学习。



请的教员除了军中原有的几名懂绘图、看图的将领外,就是从地方上请的一些人,这些人多是和海商有过交道的,对地图的分析和海图的定位比之军中还要强。



魏公公多次强调地图于战争的重要性,并称地图的准确性不亚于情报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时候一份精准的地图能够决定战斗的胜负。



如国姓攻台,靠的就是何斌的海图和测量。



而当下明军所使用的地图五花八门,和后世地图相比误差太大,对于水域和山岭的测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海图方面,除了近海因为处在沿海卫所活动范围之内,相对而言精准一些,稍远些的则基本都是听说,粗略于某地标了一点,如吕宋、如琉球、如倭国、暹罗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却是因为当年刘大夏闭关毁图,把大明军队七下西洋的成果全部焚毁,导致后面大明无论是朝廷还是军队,对于海外各国基本只有粗略印象,却不知到底在哪,又如何去。



若不然,有两百年时间沉淀,海图必然更加准确,而不是如现在这般不堪。



魏公公本人倒是对海洋有了解,但他也只是概念,于具体咱线、精准情况也是两眼抹黑。



最迟六月就要和闽浙方面联手攻打东番,故而精准海图的重要性就越发迫切起来。



魏西凤已经着手收购海图,不管什么海图他都要。收购对象除了沿海卫所外,就是海商,甚至直接是海盗了。



这些收购来的海图将由参谋司负责对照,再经这些制图学员之手结合比对,确定最终成图,以供皇军作战使用。



经三个多月的培训,这100名学员已经可以在多人配合之下完成一些简单海图或陆上地图的绘制。



为了锻炼他们,也为了考核,魏西凤命这百名学员全部随船北上。



路上他们将被分成二十组,每组五人。



在没有过往海图参照的前提之下独立绘制新的海图,如果沿途停靠,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他们也要上岸进行陆上地图的绘制,哪组完成的地图还原度最高,比例最真实,那么得到的奖赏就更多,同时也在学员期满后优先分配。



这些也是魏公公的意思,他本人是抽不出精力带学员,但一些大的纲领和精神他却是时刻传达下去的。



魏西凤的办事才能应当算是中上,于公公的指示有时候领会的不是太准确,需要公公反复强调,或者纠正才行。



但大体上,参谋司的构架已被搭建。



魏公公对参谋司的职能定位很准确,就是要参谋司成为自己的帮手,为自家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和最合理的建议。



在实际之中,魏西凤对此的理解是测量、统计、地形测绘,以及传令、为部队指路、以及为公公起草报告和文书。



这个理解属于对参谋理念的初级阶段,但魏公公对此已经感到高兴,十分的高兴。



万事起步难,只要魏西凤能够认认真真的把架子给他搭起来,把人员给他配备好,把相关技术传授到位,公公相信,未来的参谋司一定会成为大明帝国的参谋部。



魏公公的“本部”是二十四号正式移驻吴淞港的。



所谓“本部”即魏公公的行辕所在,对外称钦命提督皇家海军部。



又因陆军方面暂时与海军并未彻底分家,如陆军就有以海军官兵组成的一营步兵,且有关陆军扩编和正式编制、军官任命方案未宣布,因而为统一指挥,魏公公命陆军事务也皆划归“本部”,以方便他老人家统领。



此举就和江南镇守中官衙门和提督海事衙门是一个单位,却挂了两块牌子一般。



魏公公这两天都在江南制造总局那里听取有关火药和火铳改制事项,本部这里暂由海军机动支队长、加衔总兵的王大力负责。



王大力和魏西凤二人都是参加过援朝抗倭之役的广东籍将领,在水营夺权时坚定的支持了魏公公,因而忠诚度很高。



二十五日,王大力在将二十多吨白银装运上船后,收到了最新命令。



魏公公将于明日,也就是二十六日到达。



王大力连忙吩咐亲兵:“传令下去,公公明日前来大本营,让儿郎们精神些,麻利些,莫要给老子丢人。”



“大本营”就是本部,因为魏公公有时会称呼本部为大本营,所以海军上下投其所好,也都用了这个称呼。



………..



在江南制造总局的这两天,魏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