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944 韦爵爷对大明的影响】
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重用。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



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



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



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



其长子朱常洛登基,为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



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



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



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



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这些事情当中,韦宝也出了一把力的。



不过韦宝隐藏的挺好,东林党并没有特别恨韦宝。



至少绝大多数东林党是没有恨韦宝的。



因为韦宝的文字清查以及反腐,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也包括阉党,并不只是专门针对东林党。



韦宝对大明的政治影响不算大,也不算小,却只是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中的,没有超出历史范畴。



基本上,原本的历史怎么样,在韦宝的这一世,依然是怎么样,没有什么改变。



疆域也是这样。



大明朝的疆域在韦宝的这一世,也没有什么改变。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



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



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弘治年间三失三复,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明朝中后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



次年明朝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