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零二章 乐极生悲的秦皇
今天,能见证一尊上神当面陨落,已经算是惊天动地了,听闻黑冰台又有上奏,就连秦皇心中都略微发憷。



该不会,还有什么大事一同发生吧。



这六界平静了这么多年,还当真要一杆子彻底把水搅浑不成?



“何事??”



虽然不安,但秦皇还是问道。



消息都送到门前了,岂有不听之理,不管是发生了什么,早知道总比尘埃落定之后才知道要好啊。



毕竟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陛下可还记得,千余年前,我大秦王室曾有一脉远走北方?”黑衣人垂首问道。



秦皇手指在御案上叩击两下,清脆的响声,宛如玉石鸣响,“千余年前?你说的是苻氏一脉?”



大秦王室本是嬴姓,嬴也是大秦的国姓,但嬴为大宗之名,天下嬴姓数不胜数。



氏才是宗族内,划分亲疏的根本标准。



比如大秦王室,龙兴之地乃是在旧赵之地,以地名为氏,称作嬴姓赵氏。



而千余年前,大秦王室内部发生动乱,曾有一支血脉远遁北方,随后改称苻氏,以示脱离主脉,虽还奉嬴姓主脉为宗,但终究算是另立门户了。



大秦帝朝立世久远,不知经历多少兴衰起伏,也有不少族人远走,在不同的地方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苻氏一脉,混迹其中,毫不起眼。



大秦对这些支脉独立,本身也并不在意的,虽然出走,但这些人终究是嬴姓血脉,他们散落四方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若有一天大秦迎来灭顶之灾时,或许还能有血脉继续传承下去。



居安思危,凡事料定最坏的结果,这才是一方成熟的大势力该有的策略。



如今,嬴姓主脉坐镇皇都咸阳之中,而支脉之多,却是数不胜数,要想点清,或许非得请出宗谱玉牒,方能查明。



这么多支脉中,秦皇能记得苻氏一脉,一是因为苻氏一脉离去的时间尚短,当年苻氏一脉的先祖甚至都得过秦皇的接见,上神过目不忘,自然有印象。



二则是因为这一脉发展不错。



说是发展不错,还是谦虚了,苻氏一脉应当算是如今嬴姓各脉中,除了主脉之外,最昌盛的一支了。



立足不过千余年,不仅在异乡站稳了脚跟,甚至还拓土开疆,建立了一方不小的基业。



苻氏一脉在北地建国,避讳主脉国号,称前秦。



虽身处苦寒恶劣之地,但也培养出了大批精锐彪悍之军,在一代代国主的贤明治理下,势力范围越来越大。



尤其是当代国主苻坚,更是苻氏一脉千年难遇的明主,在他的带领下,前秦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一扫六合,荡平周围所有反对势力,占据了一州之地,大势已成。



那可是一州之地,人族圣地,天下九州,就连大秦帝朝这个传承了百万年的辉煌神朝,也不过只坐拥三州之地,便有气吞天下之势。



乃是名副其实的九州第一大国。



当然,大秦帝朝占据的是九州中最富庶的三州之地,论生产力,前秦那一州之地,甚至比不得大秦帝朝的半个州府。



但那毕竟是实实在在的一州啊,用一千年便开创了如此磅礴基业,就算有大秦帝朝在背后出钱出力的支持,苻氏的成绩依然让人惊艳。



毕竟,被主脉支持的支脉多了去了,也唯有苻氏一脉,成长到这般地步啊。



大秦嬴姓一脉,一个坐拥最富庶的中土三州,一个远镇北地,拥有战斗力最为彪悍的强兵,这两脉加起来,便是四州之地,守望相助,同气连枝。



难怪当今天下,大秦一统山河,结束乱世的呼声最高。



天时地利人和,大秦已然占尽优势,秣兵厉马,列国孰有能与之争者?



“哦,苻氏一脉,苻坚应该还在忙着整顿后方吧。



他虽一战而平定四方,但是北地民风向来桀骜,残留的力量不是那么容易清除干净的。可他有大军在手,应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怎么,苻氏一脉出什么事了?”



秦皇端起茶杯微微笑道,随后轻轻抿了一口清茶,颜色清淡的茶汤雾气氤氲,丝丝袅袅缠绵不去,自有气象。



以大秦的国力,能供到御前的茶,自然不凡,看似普通,但那周身散发的道韵却浓郁到极可怕的地步。



甚至,这已经不能算是茶了,以这茶中渗出的道韵来看,这小小的一杯清茶,足以让一尊大妖王进入顿悟一次。



对于修行者而言,顿悟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一旦遇到,必定能让道途更加开阔明朗。



这小小的一杯,能让修士跨入这神妙的境界,绝对算的上仙品。



当然,这东西对秦皇却是没什么用的,最多只不过是满足口舌之欲罢了。



看着坦然闲适的秦皇,黑衣人被遮掩的脸上,顿时抽搐,握着的密奏顿时也觉得烧手的很。



自家陛下,心情貌似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