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五章 楼塌了,戏却未终
烈的掌声。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戏台后面,裴晏之也是在读着一些报纸,写着一些诗文,上面,都是关于时事,关于仁人志士们,对于国家现在所处的境况的一些分析。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日军入侵我华夏大地,炮火声中,百姓罹难。



戏台上,表演完,谢场之后,下了台阶,旁边的戏院老板,就递过来一张报纸。



看着报纸上面,“日军入侵”等等字眼,裴晏之的眉头不禁蹙起了眉头。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回到自己的房间,坐下来的裴晏之在桌子上面,铺了一张纸,放好砚台,执着毛笔,落笔的时候,他微微抬起头,凝思着。



戏台上自己的表演,台下县城观众的鼓掌,日军列队进入县城,日军将领和戏院老板的谈话……画面不断地闪过。



随着背景音乐猛地一变,李云润的声音,忽然换成了一种假音,但是同时,也是融合着非常专业的假音,唱出了副歌部分。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裴晏之开始落笔,在纸张上开始写了起来。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他奋笔疾书,仿佛灵感突至,画面不断地交替这机位,同时,夹杂着一些戏院背后,焦急,提心吊胆的戏院工作人员。



副歌部分结束。



声调再声,背景音乐,变成了一段昆曲白:“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而随着镜头移动,落到了裴晏之面前纸上上面的写的一首诗:



“起幕满座喝彩起,落幕雪纱随火散。



国安自是皆人事,戏子有情叹家国。



唱罢惜曲泪迷朦,一生不过粉墨中。



自可一死怅惜国,多秋也安河烽火……”



写出了他一个戏子,在这样一个年代,在这个时刻的那种心情。



这是一个热血的年代,这是一个志高长远的年代,那些仁人志士们,在华夏大地上奔走。他一个戏伶,自然也少不了,“自可一死怅惜国,多秋也安河烽火”的志向。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镜头一转,日军纷纷在戏院里面落座,日军长官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后台,戏院的工作人员看得有些战战兢兢。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



裴晏之的身影出现在戏台之上。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台上,裴晏之唱起了那首昆曲,《桃花扇》,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风度,让得台下的日军都看得呆滞。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画面闪过,出现了裴晏之和戏院老板交谈的场面。



裴晏之似乎是下了什么决定,戏院老板的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



紧接着,出现了有人从戏院后面,运出来一个个木桶。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上,裴晏之继续舞袖唱着。



台下,日军听得入迷。



而随着台后面,戏院老板和戏院工作人员交换着眼色。



然后有人从后台挑出来木桶,小心翼翼地在周围木质的戏台和窗棱上泼洒着。



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



“点火!”



台上的裴晏之忽然凭生的一声大喝,仿佛是落地惊雷,让得台下的一众日军吓了一跳。



紧接着,在满地的油的助燃之下,大火瞬间燃起。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的裴晏之站在被大火逐渐包裹的戏台上,静静地看着下面一片慌乱嘈杂的日军。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日军慌乱,想要冲出戏院,但是周围的窗户,房门,都被封死。



“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歌词变调。



台上的裴晏之依旧是冷眼看着台下,日本士兵在大火之中,丑相毕现。



随着大火逐渐地包裹了整个戏院,背景里面,传来一段戏曲唱腔。



正是裴晏之唱的《桃花扇》:“眼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