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3章 美丽而致命的枝晶
陆舟回答道:“我来吧。”



系统并没有规定做实验必须由谁操作,只要将实验做一遍,然后收集需要收集的数据就行了。不过不出于学习的目的,陆舟还是想亲自动手操作一遍的。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上交给他都是理论,只有落实到手上,才能将那传说中的黑科技变成真家伙。



很有仪式感地换上了白大褂,陆舟稍微拿出了点科学家的气势,伸深呼吸了一口气,伸手去拿那个装着实验材料的样品盒。



然而,他的手还没摸到,就被眼疾手快的钱师兄一把夺过去了。



“还是我来吧,一边看着。”



二话不说,钱师兄便接管了实验的主动权,把一脸懵逼的陆舟晾在了旁边。



看向刘师兄,抱着双臂的刘师兄无奈耸了耸肩。



“别介意,老钱就是这样,这里的仪器就像他老婆,比他命都重要……第一次你还是看着他做一遍吧。”



钱师兄头也不回,随后说道:“做实验不是搞数学,算错了一个小数点改一改还能接着算,实验错了一个小细节,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废掉。当然,我更怕的是你把实验器材给废掉……把你的设计的实验流程那给我看看。”



“在这里。”陆舟迅速拿出了那张a4纸。



系统要求进行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收集的实验数据,他都写在上面了。



钱师兄接过a4纸扫了一眼,点了点头:“设计的还挺专业的。”



e……



毕竟是系统设计的。



陆舟表情微妙,没有说话。



……



实验的流程很简单,从制作电池开始,到观察现象。



使用957的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和丁苯橡胶(s



),集流体为铜箔。石墨层厚度为90μ,正极活性材料使用lifepo4,集流体为铝箔。



至于隔膜,用的是celgard2325的三层隔膜,厚度约25μ。



为了防止材料氧化,一切操作都是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的。



当然,不只是为了防止材料氧化,同事也是为了防止电解液中的lipf6成分,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氟酸。



氢氟酸这东西,学过高中化学的人都知道。



而这玩意儿有多危险,在硅基微电子实验室待过的人,应该也都很清楚。哪只手上抹一点,这只手基本上就没法见人了。



从钱师兄的操作流程来看,显然比陆舟这个理论家专业的多。



很快,样品便制作完成。



为了防止样品被破坏,使用的是边对边的组装方式。钱师兄在手套箱中用一层隔膜将lifepo4材料完全包覆,并小心翼翼地将正负极自由端留出了2的间距。



这一步很关键,关乎着实验的安全。



从手套箱中取出了样品,钱师兄关闭了各路气阀,长出了一口气。



“搞定。”



看着钱师兄手中的样品,陆舟问:“这是电池?”



“一个简易且不安全的锂离子电池,”钱师兄言简意赅地介绍道。



陆舟紧张了一下:“会爆炸吗?”



钱师兄摇头:“爆炸到不会,但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起火。”



而且,是在数码显微镜上起火。



把样品烧坏了倒是小事,把数码显微镜的镜头给烤了,那就麻烦大了。



陆舟估计,这也是钱师兄不让自己这个新手碰实验的原因之一。



将样品接上了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然后放在数码显微镜上,钱师兄对着电脑设置了几个参数,一边自言自语似得小声重复着纸上的步骤:“2采集一次图像,数据数据收集频率为1hz,电池首次充电至400后放电至截止电压……ok了。”



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看着那毫无变化的仪器,陆舟忍不住问道:“你们做电池材料试验都要等这么久吗?”



四百分钟,这都快七个小时了。



钱师兄推了推眼镜说道:“七个小时是基本操作,有时候还得等几天才能看到结果,一般情况下会留个人在实验室值班,基本上是我和刘波两个轮流做。”



“没错,”刘波笑着说,“去年一年我刷了四十多部剧,就是在实验室里值班的时候刷的,要我给你推荐点吗?”



陆舟:“这个,还是不用了吧。”



就算推荐了,他多半也没什么时间去看。



需要做的操作全都做完后,钱师兄简单地教了陆舟一些,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



比如看到样品冒烟,闻到不对劲的气味,该如何清理损毁样品,如何保护仪器,以及最关键的如何保护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