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零五章 《盗梦》杀青
r />


“别这样,梅尔求你了,他们不是我的孩子。”



“你总这样说,但是你自己也不知道。”



“不,我知道。”



“但如果是你错了呢?万一我是真的呢?你一直告诉你自己何为真相,但你到底相信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罪恶感。”



到如今,男人终于承认:“我感觉到罪恶感,梅尔。”



“不管我做了什么,不管我多绝望,不管我多困惑,罪恶感一直在,一直提醒我事实真相”



“什么真相”



“是我让你怀疑现实的。”



“你把这个想法植入我的意识了?”



“咝!”



这一段的对话信息量太大。



艾伦佩吉不由浑身一颤,鸡皮疙瘩刺啦啦全起来了,全身发麻。



她没有拿到完整剧本,所以两人嘴里透露出的真相和之前版本在这里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是下意识地,她问出一句:“她在说什么”



然后她就听见,林浩道:“我之所以知道ception(奠基)可行,是因为我在她身上做过第一次实验”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



原来,柯布把一个“这个世界不是真的”的念头植入了梅尔的意识,而为什么这么做



林浩觉得是柯布因为孩子。



柯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一类男主角,他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比如自负、易怒,但贯穿整部电影的也有对他孩子的爱,两人的对话中也反复提到这一点。



所以梅尔沉浸在美梦中,而柯布还关心着现实中的孩子。所以他选择植入这个念头,才能让两人通过死亡回到现实——当时,他和梅尔当时卧在铁轨上,柯布道:



“你在等待一辆火车”



“一辆能带你远走的车”



“你知道你想让火车带你去哪”



“你不确定”



“但没有关系”



“那告诉我为什么!”



梅尔大声道:“因为你会和我在一起!”



至此,所有的线索一一连上。



柯布植入的想法,让梅尔和他回到了现实,可“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想法也留在了梅尔的脑海里,最终酿成跳楼悲剧,可以说这就是柯布愧疚的来源——他一直在欺瞒,但实际上梅尔的死是他造成的。



回到第四层。



柯布同意留下来陪着梅尔,梅尔同意交出费舍尔。总之一番折腾后,费舍尔和阿丽瑞德妮回到了第三层,富二代看到了遗嘱,痛哭流涕地相信了。



接着,大家实时了同步kick。



三层医院被炸毁,二层电梯爆炸,一层汽车坠入水中,众人回到一层,只有柯布和第三层死去的斋藤留在了第四层。这才有了电影版本中,一开始年迈的两人相见。



记忆觉醒,开枪回到现实。



任务成功,斋藤解除了柯布的通缉令,他顺利回到了家,见到了一双儿女



电影版,是以那个转动的陀螺为结束。



但实际上回到十月的加拿大卡尔加里,杀青结束却是不同的画面:当直升飞机轰隆隆从头顶降落,诺兰看着最后的画面



“ok,我想我们完成了。”



“噢噢噢!”



众人欢呼雀跃,诺兰也带着笑意看着人群中的男主角。



一开始,诺兰是犹豫要不要选择这样一位如此主动争取机会的演员,哪怕林浩还比较合适。



结果拍着拍着,他就发现这个年轻中国演员很有意思。既不像米国演技派那样以“激烈的情绪”为表现,也不像欧洲文艺派那样“内敛又沉重”,还夹杂着一丝“文艺的忧伤”。



后期后者反而更难相处。



这些欧洲演员们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老是拍摄的时候和导演对刚。



而林浩则是刚好:



他的表演是得到欧洲三大中的两大认可的,所以你可以在他的表演里看到极为丰富的成分。从内敛到张扬,从激烈到平淡,更难得的是这位男主角从来不会抢戏。



但他也不会像米国的演员那样,在不恰当的适合散发出耀眼光芒,激烈情绪,来个什么“碾压全场”之类。



反倒他很擅长留白。



而且他在得知这部作品里发挥会受限后,也没有沮丧。相反,林浩几乎是完全贴切地演到了极限。



这很难得。



可能是因为这货就一直和多数演员的发展道路相反——文艺片出道,成名之后疯狂出演商业片,各种票房大卖,然后偶尔才会刷刷奖项,但似乎也都是商业属性并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