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681章 完善
比起冯永这种爆发户,游楚那是正宗得不能再正宗的寒门子弟出身。



据冯永所查到的资料,游楚之所以能得陇西太守之位,完全是因为他那个被人迫害而死的大人。



游楚的大人叫游殷,关中司隶左冯翊频阳县人士,曾任司隶左冯翊功曹。



不大不小的一个官,在家乡本地也算得上是有些声望。



游殷官不大,眼光却很毒。



曹魏名臣张既还是个少年时,他就看出这个少年很有前途。



于是就把张既请回家去作客,并且还把他当成贵客招待。



在宴会结束后,又把自己的儿子游楚托付给他。



张既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再加上游家在当地的乡亲眼里,也算是名望之家了,所以这才答应下来。



待到初平三年,也就是董卓死后第二年,原董卓部将、凉州望族胡轸任司隶校尉,因为与游殷有仇隙,便诬陷游殷并将其处死。



加上当时关中皆被董卓旧部所占,战乱不止,官不像官,吏不成吏,百姓住无所居,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望族世家根基深厚,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反正我一百年不动摇。



但像游家这种寒门家族,家中的顶梁柱一旦不在,那就是遭到毁灭性打击,呈现出衰落的迹象。



幸好游殷人缘不错,在他死后,有同僚帮忙护着游家,才不至于让游家彻底没落下去。



与此同时,曾受游殷所托的张既也开始了仕途之路。



十六岁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



后来又被州郡举为茂才,升迁为新丰县令,在任期间他的政绩在关中各县中名列第一。



等曹操进军关中时,张既开始效力曹操,屡立功劳,从议郎一直升到凉州刺史,封西乡侯。



游殷生前的投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因为张既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



游楚先是担任司隶河东郡蒲阪县令,曹操平定汉中后,游楚得到张既的推荐,得任关中兴汉郡的太守。



再后来,曹魏篡汉,废兴汉郡。



这就意味着游楚失去了太守之位。



这时张既恰好被任命为凉州刺史,于是他又把游楚推到陇西太守的位置,直接放到自己眼皮底下照顾。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这才过了两年,张既就死在了任上。



游楚依靠的大树倒下了,于是他在陇西这个偏僻之地的太守位置一呆,就是七年。



凉州和陇右本就不受朝廷重视,更何况陇西这个偏得不能再偏的地方?



再加上游楚在朝中又没有什么根基,全靠抱张既这个老乡的大腿,如今大腿没了,谁还会记得他?



如果按原历史,游楚会因为守城有功,终于第一次被洛阳皇宫里的皇帝召见。



甚至还会因为在朝堂上不懂礼仪,闹出了笑话,从而受到曹睿的赏识。



不过即便如此,游楚最后的官职仍不过是驸马都尉,后来再次外放,仍然只能是一郡太守,而且依旧是在关西各郡任职。



从这就可以看出,游楚在朝堂的世家和宗室眼里,只能算是个乡巴佬,根本没机会进入曹魏的权力中心。



但也正因为游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所以留守家里的人不算太多,甚至把妾室算上,那也只有五个人。



当然,那些奴仆之类的不算在内。



同时游家与各方的利益关系也没有牵扯太多。



陇右之战后,关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刚好遇到旱情,还有从北边安定郡不断逃难过来的流民。



虽说关中没有因此大乱,但小乱总还是有的。



南乡严格挑选了政治过关,胆大心细,同时武艺拔尖的游侠儿,以刘浑的师父韩龙为首,先行去关中打探消息。



游侠儿在稍显混乱的关中,那可说得上是如鱼得水。



在探明游家的情况后,冯永又以查探关中军情的名义,以护羌校尉的身份下令,派出了暗夜猎手,前往关中接应。



夏侯楙好歹也是用毛布赚了大钱,就算再怎么顾及国家大事,也不能阻止民间私下里交流不是?



所以就算他被调走了,陇右与关中,汉中与关中,通过他建立起来的一两分关系,总是还在的。



只要不搞什么叛乱,在这种人心沉浮不定,流民乱窜的时刻,迁走几个人简直是再轻松不过。



那两分比纸还薄的关系,最多只能算是顺水人情,还能换来各种毛料,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从子午谷流入汉中的难民,也不是没有。



“当时关中流言四起,有不少人说是要追究陇右官吏的责任,也不知是真是假。”



冯永把南乡游侠儿和暗夜猎手一齐努力,进入敌人后方,拯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