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758章 两面派
br />
“吴国所恃者,不过是舟船之利,水战可,陆战不能,故守有余,而进不足。”



“但蜀国不同,诸葛匹夫阴毒,趁我魏国不备,夺我陇右,断绝凉州,窥视关中,此不可不防也。”



“加之我大魏精骑冠绝天下,与蜀国战于陆上,正是长处,故先伐蜀国。”



杨暨大声反驳道:



“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犹先收民间麦豆以为军粮。”



“张卫(张鲁之弟)不过一庸人,领军守于险关,武皇帝虽有精兵虎将,军势不能施。”



“对兵三日,欲抽军还,望张鲁军而叹曰: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



“幸好天祚大魏,张鲁之守自行崩坏,因以定之。兼之汉中之战,武皇帝半年整军,入汉中不过二月,便领军而退。”



“此战过后,武皇帝曾言汉中实为天狱,可见入蜀之难,不知陛下比之武皇帝如何,敢轻言伐蜀?”



曹睿辩解道:“武皇帝不能者,吾岂敢说能?但将士请战,以为不进军取之,则二虏无以自灭。”



“故我欲让将士一试究竟,以窥贼人破绽,若是不能,天时未至,仿周武王会师盟津,再行返回,不亦可乎?”



……



在这一场议事中,群臣多是劝谏曹睿以安民生息为要,不可轻动刀兵。



曹睿虽知道群臣所说的话颇有道理,但身为君主,他已经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



去年的两场大败,再加上大司马曹休的病亡,他为了国内局势的稳定,不得不对世家妥协。



若是再这么下去,那么曹家皇权,只会再一步被世家裹胁,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为了树立权威,同时也为了减轻陇右对关中的压力,他都不得不再打一仗,而且还必须是胜仗。



曹睿注意到,群臣中唯一没有站出来说话的,唯有刘晔一人。



在重臣皆是反对的情况下,曹睿不得不暂时取消了这个朝议。



待众臣皆退去,曹睿让人把刘晔召到书房。



“方才所议,吾观众人皆不同意伐蜀,唯有刘公不发一言,不知能否可知刘公心中所思?”



曹睿问道。



刘晔看看左右。



曹睿尽屏退之。



刘晔这才说道:“臣以为,可伐。”



曹睿一听,大喜过望:“朝中群臣,皆书生耳,安知兵事?唯有刘公有胆智,言有有形,甚合吾意,请试言之。”



刘晔说道:“关中金城汤池,蜀地肥沃,秦因之而统一六国;汉高祖据之而有汉四百余年。”



“如今蜀虏尽有蜀地,又窃占陇右,以窥关中。无陇何以守关中?关中若有失,则蜀人其势成矣!”



“故陇右不可不取,蜀不可不伐。”



曹睿连连点头:“此言大善是也!”



曹睿留刘晔谈了许久,这才把他放出宫。



哪知刘晔刚回到府上,门房就报:“中领军来访。”



杨暨很是看重刘晔,与之私交甚好,经常来刘晔府上。



看到刘晔终于从宫中回来,便开口问道:“子扬当真是让我好等。”



刘晔脸上堆起笑容,亲热地说道:“劳休先久等,是我的过错。”



杨暨脸上带着些许焦虑:“今日朝议,众人皆劝陛下不可轻易伐蜀,唯有子扬默然不言。”



“我此次来,就是想问问子扬心中之意:究竟是赞同伐蜀,还是不赞同?”



刘晔正色道:“今日朝议,群臣皆曰不可伐,尽言伐蜀之害,吾又岂会不知?”



“尤其是休先,以武皇帝之言以劝陛下,实乃正理,故蜀地万万不可伐也!”



杨暨松了一口气,笑着看向刘晔:



“朝议过后,陛下独留子扬,可见陛下对子扬的看重。”



“想来能劝陛下熄了轻动刀兵之意的,非子扬莫属。”



“既然子扬说不可伐,那定然是劝过陛下了?”



刘晔点头:“那是自然。”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