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783章 伐蜀
蜀之议最坚。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反对伐蜀了。



曹睿斥道:“汝不过一书生,安知兵事?”



杨暨拜谢道:“臣出自儒生之末,蒙陛下重恩,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军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尽言。”



“吴国陆逊,亦不过一书生,却能败刘备于夷陵,陛下安能以书生不足言兵事?”



曹睿恼火道:“汝可自比陆逊否?”



杨暨再拜:



“臣愚钝,敢问陛下,蜀人与吴人才公开结盟,若大魏伐蜀,吴人必蹑其后。若复太和二年之事,则大魏危矣!陛下不可不慎。”



曹睿听到这个话,脸色顿时难看之极。



太和二年的两场大败,乃是他一生之耻辱,此时被杨暨当众提起,心里恼怒异常。



“太和二年之事,乃是蜀人趁我大魏不备,这才袭取了陇右。吴人无耻,不顾信义,诱之以降,大司马这才受了骗。”



“如今乃是大魏主动进攻蜀人,再加上我在东吴早有准备,吴人不会再有机会!”



曹睿想起自己在东吴的安排,心头更是添了几分把握。



对于皇帝所说的安排,杨暨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还是他亲自领着隐蕃去见曹睿。



想到陛下当时所谋,竟是为今日所备,杨暨更是明白过来,原来陛下早有伐蜀之意。



大将军所上奏章,不过是给了陛下一个借口罢了。



只是杨暨想明白归明白,却是依旧没有退下,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既然陛下觉得臣言诚不足采,然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陛下不可不听。”



“你胡说!”曹睿怒道,“侍中与吾言蜀可伐!你欲欺君耶?”



杨暨毫不畏惧,目视曹睿:“臣安敢欺陛下?刘侍中亦在殿中,不如请之一问。”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坐在那里,一直未曾发言的刘晔。



刘晔垂目静坐,不言不语,如同没有听闻曹睿与杨暨的争论。



曹睿性急,连呼道:“刘侍中,问你话呢,如何不答?”



刘晔听得曹睿叫他,这才连忙离开座位,起身出来,对着曹睿行了一礼,然后肃手而立。



众人以为他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哪知等了许久,刘晔仍是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曹睿皱眉,正欲再催,忽然想起,自己登基以来,刘晔似乎甚少在朝中发表意见。



他若有所思,于是暂且罢了朝议。



然后又让人单独把刘晔留下。



“公以前常与吾商议伐蜀之事,方才在众臣面前,为何又不开口?”



曹睿私下里单独见刘晔,面有不满之色。



方才群臣皆反对伐蜀,本以为刘晔平日里支持蜀,会力排众议,支持自己,没想到却是不发一言。



哪知这时的刘晔,与朝常上的沉默寡言完全不同。



只见他面容严肃,目光炯炯,直视曹睿,义正辞严地斥责道:



“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诚惶诚恐,先是感陛下之恩于内怀,后又恐己嘴不严。”



“甚至害怕自己说梦话里会说出这个事情,这样的话,便是泄秘之罪。”



“夫兵诡道也,大军未发,不厌其密。如今陛下公开商议此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



“诸葛亮,人杰也,得知此事,定知陛下有伐蜀之意。到时蜀人有了准备,只怕陛下所谋之事,就要多生波折。”



曹睿听到这番话,悚然一惊,连忙起身谢之。



然后又问道:“伐蜀之事,朝中重臣皆反对,公可有教我?”



刘晔受了曹睿这一礼,坐在座位上,淡然一笑:



“朝中诸公,安坐庙堂,焉知边疆兵事?兵事一道,陛下不听镇守边疆的将军之言,反求问于朝中之人,何异于缘木求鱼?”



曹睿一听,猛然醒悟,如黑暗忽见亮光,恍然大悟:



“吾几为朝中书生的所误!”



心中对刘晔更是亲近敬重。



只是他想了一下,又有些犹豫地说道:“此事朝中重臣皆反对,我若是一意要大将军发兵,岂非被人说独夫?”



只听得刘晔又道:“凡为人主,当独掌乾纲,否则易为臣子所欺。”



“而为人臣者,则不可专权,否则易生骄横之心,欺瞒君上,此君臣有别是也。”



曹睿忍不住地叫好:“此言大善!”



“人主当独掌乾纲,吾解其意矣!”曹睿长叹一声,深有感触地说道,“只是这臣子专权,幸好吾未曾见。”



刘晔闻言,脸上似笑非笑,也不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