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938章 汉道昌
“什么?”



“诗啊!”



“没了啊!”



“不是,你刚才明明说还有!”



“呃……”



“快念出来听听!”



细君的要求,自然不能不听,于是冯刺史又念道: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



话音刚落,关将军“虎躯”一震,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即使对外不说此文为何人所作,世人亦知定是阿郎!”



相比于前一首,这一首的文风,这世间除了自家阿郎,再无有他人能写得出来。



只要读过《侠客行》一文,就知道与此文的相似之处。



过誉了过誉了!



饶是冯刺史脸皮厚如城墙,也觉得脸皮一热。



关姬对着不远处的侍卫招了招手,吩咐拿来笔墨,又让冯永重新念了几遍,把这两首诗记了下来。



然后拿起后一首,爱不释手地细细揣摩了好几遍,这才抬头问道:



“这一首‘汉道昌’,阿郎是何时所写?”



这明明是《胡人无》,怎么就成了《汉道昌》?



不过既然是细君亲口定下的,那就是《汉道昌》吧。



“三年前西部鲜卑入居延,想要大举进入凉州的时候。”



关姬点了点头,这就对上了。



那个时候大汉刚刚平定凉州,偏偏又遇到白灾,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



看来阿郎当时是下了狠心,做好了屠胡的准备。



“那时怎么不拿出来?”



关姬略有责怪地看了一眼冯刺史。



这等雄文,光是放出去,在当时就能震慑一大批心怀不轨者。



“事情太多,忘了。”冯刺史随口编了一个理由,“也就是方才提起写诗,才想起这事。”



关将军点点头,看样子是相信了冯刺史的话。



反正在她看来,这种事情骗她也没有意义。



她再次低头向手中的纸看去,突然问道:



“阿郎,你说,要是把文中的‘胡’改成虏,会不会好一点?”



冯刺史虎躯一震!



这婆娘把名字定成《汉道昌》原来是有预谋的。



严风吹霜百草凋?



天兵照雪下旧都?



埋虏长陵傍?



冯刺史的脸色突然变得极为精彩,整个人都感觉不太好了。



这尼玛!



关大将军却是拍手叫好:



“此文一出,当可大壮我军声威,回去之后,妾会叫人编曲,让人在军中传唱。”



“那还不如把它定成军歌,让将士人人都要会唱。”



关大将军大喜:“阿郎所言极是!”



冯刺史耳边仿佛突然响起了“向前向前向前……”的歌声。



不要小看这些事情对军队的影响。



因为它们也是军队思想教育的一种。



真要打出威风来,敌人听到歌声都得胆寒。



干翻了十几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军的那一支英雄军队,就是让自己的冲锋号,成了对手的恶梦。



这支军队的冲锋号,被对手称为“魔笛之音”“来自地狱的声音”……



弹尽粮绝的七名战士,面对敌人装备精良的一个营,默默地端起刺刀,司号员吹起了以为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冲锋号。



谁料到二十多米外的敌人,听到这个声音,直接转身就跑……



就是这么传奇!



冯刺史自然不敢想像自己麾下的将士也能打出这等威风。



但若是将来,大汉的军队,唱着这首诗,攻入长安。



再唱着这首诗,重现大汉睥睨天下之威,让天下胡虏,皆称汉臣。



画面太美,不敢想像!



“唱!必须唱,谁不唱就打板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