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汉之庄稼汉》 第1097章 交换
>
不过此人极有才干,这么多年过去了,被丞相提升为长史,想来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司马懿似乎极有耐心,居然还真给郭模解释:



“据吾所打听到的消息,是说诸葛孔明死后,冯明文受命统军,杨仪素来与冯明文不和,故而被冯明文借机排挤。”



“他这个丞相府老人不但被处处为难,而且这些年来所立之功,亦无赏赐,甚至就连长史之权亦被剥夺。”



“杨仪深感冯明文处事不公,一怒之下,这才投靠了大魏。”



郭模闻言,顿时脱口而出地说道:“不可能……”



然后想了想,又有些犹豫地在后面加了一个字:“吧?”



应该,不太可能吧?



这些年来,冯明文先是佳文扬天下,开创了新一代文风。



再是威名震天下,人称世之名将。



只是随着此人的名声传遍天下,他的某些不雅之名亦同样传入世人的耳里。



什么巧言令色,心狠手辣,深谋远虑,睚眦必报……



郭模离开大汉前,亦略有耳闻此人的风评。



不过他受大汉丞相所派,自然也知道冯明文乃是丞相所看重的可继大任者之一。



既然此人现在受命统军,说明丞相最终还是选定了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郭模可以不相信冯明文,但他相信大汉丞相。



郭模没有见过冯明文,但他可是见过杨威公的。



杨威公确实有才,但为人实是过于狷狭。



先帝在时,他就因为与刘子初(即刘巴)不和,最后先帝不得不把他调出尚书台,改任遥领弘农太守。



“这其中必有什么隐情,怕是杨威公的一面之辞。”



司马懿倒是不关心杨仪,反正此人现在又不在自己手上。



他关心的,是冯明文。



“吾亦是对此事颇有兴趣,听郭先生的意思,是更相信冯明文?”



郭模坦然道:“吾与冯明文素无交集,如何能知晓其为人?不过丞相既然让此人统军,想必自有道理。”



司马懿闻言,哈哈一笑:



“有道理,有道理啊!想那诸葛孔明是何等人物,岂会把十数万大军与两州之地,轻易交给一个喜欢打击报复的小人手上?”



司马懿捋了捋胡须,第二次问道:“郭先生,你离开汉国这么多年,想不想回去看看妻儿?”



郭模满面的疑虑之色,迟疑不定地再次反问:“太傅此话,究竟是何意?”



“郭先生不是想要知道冯明文的为人么?而且,我想要用先生向冯明文换些我想的东西。”



“什么?”



“王双,还有邓艾的骸骨。”



看到郭模不明所以,司马懿又解释了一句:



“王双乃我军听一名将军,素有勇力,前番关中之战,被汉人所俘。”



“至于邓艾。”司马懿叹了一口气,“乃是吾提拔起来的忠义之士,关中一战中,为保大军撤退,率军吸引敌军注意。”



“最后身陷重围,仍不肯降,最后死于乱军之中。此人对吾而言,犹如先生之于汉国。”



“故虽不能生救此人,但吾至少要让此人的骸骨能好好安葬,以慰其老母。”



换王双倒是可以理解,但听到邓艾之事,郭模心头猛地就是被触动了。



若是自己在这个时候死了,恐怕在蜀地的亲人,从此就不知道自己的骸骨会被丢在什么地方了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说了一句:“太傅此举……”



他本想说太傅此举可谓大善。



只是想到自己正是那个被交换之人,真要说出去,未免让人看低了自己,所以只能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虽然站在敌对立场,但司马懿的这等做法,仍是让郭模油然生起一股敬重之意。



若是设身处地,大汉在得知自己眼下的处境后,愿意想尽办法把自己换回去。



就算自己这等早就心存死志之人,亦要感激涕零了吧?



“看郭先生这副模样,可是想不到自己还有能回汉国的一天?”



事到如今,郭模倒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自到魏国以后,我就想过能安然回大汉的一天。”



“既然如此,那吾就派人前往关中给冯明文送信,看他意下如何。接下来的这些时日,恐怕要委屈先生了。”



“任凭司马公处置就是。”



待卫士把郭模押送下去看守起来,司马昭这才有些不满地说道:



“大人,许昌那边,可是在向我们炫耀呢,我们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人,竟是要把他放走?”



“不是放,是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