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汉之庄稼汉》 第1234 致人而不致于人
当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曾在一个山头上构建假粮仓诱骗赵军,所以后人把此山叫做空仓岭。



高平关,正是坐落在空仓岭上。



空仓岭峰峦起伏,峰高崖陡,气势雄伟,若骏马奔腾。



地形极为险要,沟深崖陡,东西皆为峡谷大壑,左深涧,右峭壁,隘口处南北两侧山峰对峙,中间只有一路可通车马。



胡遵得石苞之令,移师于关城北边的山上。



“大汉关中八军,突陈军占其一!”



胡遵拔出帅剑,对着将士们高声喊道:



“朝廷组建八军,乃是为了镇国家,讨不臣,伐逆贼。”



“如今贼人就在山下,这一战,乃突陈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战。”



“若胜,吾等将不负天子之望,不负八军之名。”



“若败,则突陈军将成八军之耻,中军再无吾等立足之地!”



相比经验丰富,看轻死生的军中老人,突陈军中的大部分兵卒,都算是新兵。



而且这些新兵,并不是像从参谋团或者讲武堂出身的见习将官,具有坚定的意志。



要说他们心里没有紧张,乃至恐惧,那就是假的。



有不少人,手心里已经浸出了汗水。



甚至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手指或者手臂,在不受控制地轻微颤抖。



即便如此,他们仍是强行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三年。



成军三年,苦练三年,正是为了今日。



在进入中军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已经有了觉悟,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就算是再害怕,他们也不能退。



阵前退缩者,斩!



“将军,某愿意请为前锋!”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郎君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胡遵看向年青郎君,目光闪烁,在略一迟疑之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好!”



这位年青郎君不是别人,正是胡遵的儿子,胡奋。



胡奋因为出身安定胡氏,又是胡遵的儿子,所以在萧关一战后,他就进入皇家学院学习,后再入讲武堂。



作为世家子弟,胡奋性开朗,有筹略,好武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讲武堂。



在凉州军中见习一年后,又被选入参谋团,跟随冯都护参与了关中之战。



待大汉改军制时,胡奋以军侯的身份,进入突陈军。



可以说,胡奋虽是世家子弟,但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成为了汉军中低层年青将校的代表。



“注意好,都跟着你们的伍长、队率!看好各自的旗帜!”



作为前锋,已经有阵前经验的胡奋,在下令整军的时候,大声呼喝,让那些新兵们不断回忆起平日训练的口令与动作。



“呜呜呜!”



“咚咚咚!”



战鼓声起。



“跟着我!”



第一营人马,开始向山下缓缓地压去。



高平关附近,不是山岭,就是沟壑。



正面战场上,骑兵根本无用武之地。



这也是石苞敢让突陈军佯攻北面的原因。



突陈军是步军,居高向下,蓄势而冲,魏军又无法出动骑兵。



就算是有个什么意外,他们仍可以退回山上,据高而守。



贼人想必是不敢追到山上去的,否则的话,那就是给关城内的自己一个大好机会。



当然,如果突陈军在不利的情况下,连退回山上都做不到。



要么是胡遵不配做这个主将。



要么就是突陈军不配在中军之列。



很快,突陈军的前队与山下的魏军接上,喊杀声隐约传来。



石苞站在城头,没有去看双方的战斗,而是举着望远镜,观察南边魏军的动向。



居高临下,把魏军的调动尽收眼底的石苞,不由失笑道:



“我道贼军有多能耐,原来不过如此。”



他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地紧了紧手里的望远镜。



此诚阵前之神器是也!



“中郎将,末将可要出战?”



王含跃跃欲试地问道。



“不着急。”石苞放下望远镜,嘴角挑起一抹微笑,“再等等,等贼人调动完毕。”



兵法有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又云: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如今贼人为自己所致,其一举一动又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石苞不禁生出一种明悟:



这大概就是运筹帷幄,决胜阵前的感觉吧?



他再一次捏紧了手里的望远镜。



中都护之所以百战不殆,恐怕正是常能做到这些。



恍然间,石苞似乎摸到了某种感觉。



相比于石苞的轻松写意,北边山上的胡遵,则是要紧张得多。



他同样举着望远镜,不敢稍有大意。



山下,魏军箭矢如蝗飞。



虽然前排的汉军,举着牌盾等掩护器具,但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抵御来自头顶的落矢。



如同泼雨般的箭羽,不断飞过前排的头顶,落在后方的人群中。



幸好突陈军作为大汉中军,武器与铠甲,都是极为精良。



空中落下的箭羽,并没有造成大量杀伤。



饶是如此,但时不时溅起的血花,中箭者翻倒在地,哀嚎不断,仍是让不少新兵闻之而胆寒。



若非后方战鼓声不断,以及违反军纪的严厉处罚,恐怕已经有人开始要掉头往后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