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汉之庄稼汉》 第1261章 城头对骂,城下对质
到那时已是最寒冷的时候,如无必要,都应当将士们好好休息。



这一休息,至少又得等到明年开春。



开春之后,耕种可是比打仗还要重要的事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是春耕工作没有做好,又没有存粮的话,那就等着挨饿死人吧。



特别是在关中河东太原等地,这几年正是推行新政的关键时期。



若是为了打这一仗,抽调太多的民夫,影响了春耕,正是给了某些人攻讦新政的借口。



喷子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事实和理由,他只要抓住结果开喷就对了。



为何你推行新政,收成反而不好?



肯定是新政不行!



什么打仗?



打仗不是前方的事吗?



后方又没有贼军,哪来的打仗?



能不能找个好一点的借口?



找借口都不愿意用心些吗?



就是你们的新政害得,害得大伙都吃不饱饭!



所以说,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啊!



冯都护作为大汉的掌权者之一,不得不从全局,乃至未来去考虑问题。



而不是只能看着眼前的一时得失。



司马懿作为关东世家的代表,发动了这一场上党战役,特别是进攻太原。



确实显得有些冒险,看起来不太符合司马懿一贯的风格。



所以说,他除了是想要反攻大汉。



有没有可能也存了想要扰乱甚至打断大汉新政推行的心思,也是值得存疑。



毕竟大汉维新,可是在掘世家的根啊!



这些事情,冯都护自然不会全部跟张就说出来。



不过在知道后方已经开始供粮吃力后,张就脸上亦不禁现出感叹之色:



“原来如此!常闻蒋尚书为大军支应粮草,一直以来都是足衣足食。”



“没想到如今连蒋尚书都不能按时送粮,看来确实是筹粮困难了。”



张就一提起蒋琬,冯都护就忍不住地咳了一下,脸上有古怪之色。



要不说蒋琬是实在人呢?



我只是让他优先供应虎步军和武卫军,没成想他就真的连河北这边的粮草都开始拖延起来。



蒋琬若是能听到冯都护此时的心里话,肯定是要忍不住地说一句:



素闻冯都护敛财有道,既然冯都护让我优先供应虎步军与武卫军的粮草,想来冯都护那边,定是已有了办法。



当然啦,蒋琬这么相信冯都护也没有错。



因为他确实已经想到了办法——那就是杀猪过年。



虽说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而且上党的猪也没有河东的猪那么肥。



但人饿得急了,哪里还顾得上猪的肥瘦?



再说了,猪就是再瘦,它身上总是会有几两肉不是?



肉不够吃,那不是还有猪骨头熬汤嘛!



敲骨吸髓,可不就是用在这个时候?



先杀了填肚子再说!



最近的一批粮草,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长子送过来的。



很明显,石苞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冯都护的意思。



眼下冯都护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住战果,而不是继续扩大战果。



就在上党战事趋于平静,冯都护准备调遣将士,守好各个关城隘口的时候。



隔了一个太行的冀州邺城,却又即将燃起熊熊战火。



站在邺城城头的魏国冀州刺史桓范,指着城下破口大骂:



“司马仲达,汝乃大魏太傅,是先帝亲自指定的辅政大臣!”



“汝不思为国尽忠,不思为国讨贼,如今无天子令,却擅自领兵越州境,举兵围大魏都城!”



“你要干什么?你是不是要造反?武皇帝早有言,汝鹰视狼顾,非良善之臣,如今果然反助西贼,害我大魏!”



“司马懿,汝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但凡忠魏之士,皆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对我朝三帝?”



……



桓范在城头跳脚大骂,恶毒之语,源源不绝。



若非司马懿养气功夫到家,这么一大把年纪,怕是就要被桓范骂得脑溢血,当场翻身掉下马来。



只是司马懿既然冒险攻打太原,然后看到时机稍有不对,就立刻转道冀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邺城,自然是早有打算。



且河内郡与邺城所在的魏郡相邻,在有心人刻意了解之下,司马懿说不定比桓范这个冀州刺史还要了解邺城的情况。



况桓范虽有宿望,却是专竞于世。



又每牧一地,皆与同僚不和。



都督青、徐诸军事时,与任内与徐州刺史邹岐有房屋纠纷。



甚至还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邹歧,于是被邹歧上奏告发而免官。



后面被重新启用,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于是不久之后又退了下来。



随后曹爽掌权,看他是同乡,让他出任冀州刺史。



但桓范因为当时的镇北将军兼冀州牧吕昭比他迟出仕,而职官却比自己高,桓范又不乐意。



他的妻子仲氏时怀有身孕,劝说一番,桓范恼羞成怒之下,直接用环首刀刀柄猛戳仲氏肚子。



结果导致仲氏与腹中孩子母子双亡。



桓范为人,当真是如其妻仲氏所言那般,既“难为作下”,又“难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