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五章 灾民
天气很冷,转瞬到了下旬,还有几天就新年了。



因投奔的亲戚不少,四家商量了下,决定一起过节,也能瞧瞧并品尝宜州及衢州的特色年饭。



主子多达三十口人,加上仆人就更多了。



具体吃什么由几个管家及内院仆妇做主商量着办,要求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能让人感到新年气氛就可以了。



赵娇觉得这时代做个有钱人家的主子是真好,想吃什么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大年三十这天中午,年夜饭在学堂按时开宴了。



特色的衢州圆子、汤包…,宜州的米糕、烧鸡…,青州特色的炖菜等等不一而足,在鞭炮及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大人们也开怀畅饮吃起来。



宴到末了,下人正收拾着杯碗残羹,宋老头快步进来,



“主子,庄子上出事了!”



蔡大成一惊,立马坐正,:“说!”



其他人也纷纷抬头竖耳聆听。



宋老头道:“张大头家根据事先安排好的,先吃了年夜饭,之后父子三人距离庄子五里路把守,陈家与卞家留下的十多个下人轮流着吃饭。



午时一刻,从镇子方向过来大批流民,看情形得有几百号人。张大头安排小儿子到庄子上送信,他与大儿子退到二里外继续守候。



根据事先训练,昨天之前已把不急用的物资掩藏好,现在就剩留守人员撤离。得信时他们还没吃完,立马由婆子收拾残羹,陈管家儿子陈柱先飞鸽传信潘村,后领着余下人员带上所有家禽、牲口,在庄子四周喷洒迷药后才撤退到了潘村。



刚接到张大头的信,他带着大儿张锤也退到了潘村,而那些流民则把我们整个庄子围了起来,不停的拍门,有些甚至已在翻墙。”



宋老头说完,把信鸽送的几个纸条递给蔡大成,然后站着等他吩咐。



蔡大成快速看完,吩咐宋家老三去通知五叔,让他们把之前整好的青壮丁组织起来排班巡逻。



自家这里让宋老头安排几家下人也搞个巡逻队在附近、特别是山周围巡视,而他自己则赶去了潘村。



蔡大成这一去就五天没回来。



家里安全及调度由二成管理。



宋老头担心有流民上山,毕竟千里大山哪里都能找到缺口钻进来,所以尤为关注平时常用的山间小道,让专人不定时巡视。



而宋婆子等人就不停的做吃的,像馒头等方便食品原就备了不少,现在又加做了,给村里所有巡视人员每人每天按时发两个,当作点心或夜宵。



另外,自家又备了不少热汤热粥,用炉子温着,又备了不少小菜,随时供巡视下人开吃。



天很冷,多在零下十几度,室外滴水成冰了。



赵娇又安排闲着的妇女编制耳套、手套、护膝等等,由她这里发布料棉花,做好后挨家挨户发给壮丁们使用。



初五晚上,蔡大成回来了,顾不得梳洗,先喝了几碗热粥,之后才馒头夹小菜的缓慢吃了几个,饭后才脱去全身脏衣服洗了个热水澡。



赵娇跟着他去了浴室,查看全身没看到伤口才放心。把染了血的衣服让宋大嫂烧了,不烧她觉得晦气。



蔡大成从澡堂出来,她让他坐梳妆台前凳子上,拿了布巾给他擦头发。



“大成哥,流民退了吗?”边擦边问。



蔡大成享受娘子的服侍,闭着眼睛回答:“没有全走,估计他们也知道马上要下雪,天冷地冰,又没吃的,不少人拖家带口逃荒。



因为路难行,就想就近找个山洞住下,也能靠着山找点吃的,但是他们找的地方是村民后山,怎么能让他们上去?半夜三更杀进村子都有可能,所以就僵持着。



有几个爱挑事不老实的解决掉就好办了。”



赵娇听着没出声,手里动作不停,也快干了。



二成道:“哥,现在还有多少人?”



蔡大成:“应该有一百多,走了大半。”



二成:“后面会不会来的更多?这受灾的人不少啊,几个州了。”



蔡大成抓住赵娇的手,让她停下来,自己随即抱着她上床。



“上京城从我们青州走虽然是直径,能少走不少弯路,但也就那些常在外跑的人知道。



开始灾民慌乱的无路可走,短时间内又无亲可投,可能会一窝蜂的跟着他们。但后面的灾民就不一定了,毕竟大部分人没那眼光,也没多少见识能想着去京城,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不识字不认路的。



我估计最多能有个一两万人到青州就不错了,而能到青山镇又能找到我们这里的那就更少了。



另外,朝廷也不会不管的。



真正受灾的州有三个,但衢州周围得有五六个府不受衢河水患影响,所以灾民沿途经过的州、府、县就能留下不少,毕竟没吃没穿又拖带家小的冒着严寒是走不远的。



能到我们这里的这次人数应该最多,后面即使有也不会超过百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