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知己
“三年前,下官与内子带着孩子曾到阳城探友。”黄县令缓缓的把三年前的事道了出来。



原来,他的那个朋友曾对他有过大恩,如果没有那位友人协助,也就没有如今的黄县令及其家人了。



此人叫唐裕,字幼枫,与黄望不仅是同科举子、进士,还是同乡,皆为海州人。



二人在赶考时入住同一家客栈。



黄望先到,带着书童及几个下人定了三间客房。



十天后唐裕才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但此时各家客栈早已满员。



唐裕面临的选择是:



一是找个宅院单独租用。



二是再继续寻找其他客栈。



三是退而求次入住城外官署指定的借宿点。



四是寻找定了数间房的学子,请求对方看在同科面上,出让一间屋子。



租宅子首先得排除,因为他家境不宽裕,租不起。



再找客栈也很难,因为他从早晨背着行囊独自找到现在,这马上都快到吃晚餐时候了。



如果再回头去官署指定地点,一是太远二是那里的环境实在太差了,据说前几年考前发生了火灾,烧死了好几个举子。



最后一个就是找同考的举子让出一间屋来,可他已碰鼻了好多次。



一时间他陷入两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果再不住下,一是他的身体太累吃不消,必须立马休息。二是明天是最后一天办理赶考登记的日子,必须就近入住。



现实是已经没时间给他耽搁了!



他羸弱疲惫的身子背着个大行囊,显得孤独而又无助,突兀的立于客栈大堂内,与周围格格不入。



黄望从二楼下来时就看到了这一幕。



问明情况后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十年寒窗如何能因为一时入住之难而前途尽毁?



立马让书童腾出一间房来,又让自己的下人协助唐裕办理入住事宜。



之后他就把此事扔一边去了。



不想数日之后,那唐裕居然高中二甲前五名!



而他自己则差点掉落皇榜与仕途绝缘。



原来,考后有人举报——有人故意泄题卖题,而不巧的是,他居然也买了一份!



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真相,也只买了一份试卷涉及到一题!



好在考前他曾好心的让书童送给唐裕看过,而唐裕不仅认真看了,居然还点评回复,认为考题答案太过笼统有点似是而非,不建议黄望参考。



黄望看了后也没放心上,哪能想到正式答卷时此题赫然在目呢?



当时看到题目时,他不是庆幸而是害怕!



如此轻易的就能买到题目,这人势力得有多大?皇上知道了不过问吗?



想到唐裕的答案,再想到人手一份的真实试题答案,万一被人举报,那下场……



思考良久,最后他折中答了题,既不选唐裕的也不选试题答案。



调查时,虽然他买了但无人能证明,因为当时考完后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唐裕回答的答案及他买来的卷子一起烧了,而且他的最终答案也与标准答案不同。



虽无实证,但考试结果还是有了影响,他的名次变了,从二甲中下变成了三甲末…



所有心事放下来后,黄望上门道谢,而唐裕也想上门谢过他收留之恩。



通过交谈,二人才发现他们居然是同一个地方的举子——海州人。



越谈越投机,在极短时间内他们成了至交好友,可惜相聚相识太过短暂。



之后分别被朝廷委派官位异地就任,就此一别十多年。



再次知道对方时,是同为阳城下属县令的唐裕提前派人报信,才上演了黄夫人击鼓鸣冤、自演自救一事,不然黄望一家早三年前就被张城给灭了。



黄望从来没想过自己当初的无心之举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回报,两次危难时刻都被唐裕救了!



所以一得空,他就带着妻儿前往宿县拜访唐裕一家。



两个县虽同为阳城州管辖,可襄阳在东,而宿县却在南了,相距得有七八百里。



按说,阳城在中间偏西,靠近边界,黄望不该有机会探到如此重要信息。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了!



巧得三年前他们见了一次,至今不敢再见第二次,甚至书信也不敢往来,就怕双方相识一事会被张城发现。



襄阳到宿县间有数个村镇,因为都是山区,官道狭窄,有时得下车步行。



西山村,宿县最靠近襄阳的村子,距离宿县还有一百多里路。



那一天上午,黄县令带着家人、下人,往南驾车行驶约三十里路时,天色忽然暗了下来。



山区的雨可能只是云彩飘过,下一会也就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