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508 也给人家看看好东西
这些人古往今来从不缺乏。



接下来,就是探究这幅《告神贴》的真伪时间了。



柳公权的柳体脱胎于颜真卿,行里话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那是因为两个人所处于不同的时期所造成的。



颜真卿的时代是大唐最辉煌的时期,包容四海万物,就连老外在大唐的时候都能做到节度使这一重要的官职。



那个时期。颜真卿的字丰盈粗狂,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同样是大唐,到了柳公权这里的时候,李氏王朝已经走向没落衰败,柳公权的字也是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极为内敛。



"风骨传神,大气凛然。"



"兼有历代名家收藏鉴赏戳印。"



"柳少师《告神贴》真迹无疑。"



"绝世重宝。非常好。"



听见金锋下了终极审判。两兄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四个巴掌重重的击打在一起,兴奋激动难以描述。



神眼金判定过的东西,那绝地的没得说。



不过沈家两兄弟却是又提出来,这个纸张看着不太像唐朝的。



这个问题也是两人困扰了三十多年的纠结所在。



之所以不敢正明光大的对外界宣布自家有柳公权的真迹,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鉴定书法,无外乎看看纸质的年代,看作者的用墨浓淡,还得看字体气势,笔锋走向。



剩下的一个还得看名人的收藏印章和提拔。



对于沈家两兄弟的疑问,金锋食指探出,张开嘴猛地哈了一口气,闪电般的印在发黄的纸张上。



沈家两兄弟还没搞明白金锋这么做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金锋抬起手来,嘴角上翘。



"看!"



两兄弟早已戴上了眼镜。挤在一起定眼细看,露出一抹惊容来。



只见着在这张纸上赫然留下了一个浅浅白白的指印,在几秒的时间之后,指印便自消失不见。



"这,这是什么意思?"



沈家两兄弟好奇的问道,一脸的懵逼。



身为收藏世家兼专家和大玩家,两兄弟对金锋这个动作完全看不懂。



金锋轻声说了一句:"这是生宣。唐朝时候在宣城已经大规模的采购这种生宣纸。"



"用生宣纸写字字迹非常清晰,千年不变。"



"但用生宣作画,却是不行。这是因为原料的不同,随着年深日久,生宣会变得将酱油一般的颜色色深,所以唐代的画作传得久的都是熟宣纸或者绢本。"



沈家两兄弟对金锋这话懵懂点头,这些其实两兄弟都懂,金锋的话显然没说服沈家两兄弟。



金锋轻声说道:"这种生宣并不是青檀树做的,而是用的当时宣州另一种檀树。做出来生宣吸水性也不错。"



这解释沈家两兄弟也是不太明白。



金锋静静说道:"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作拿过来比,那也是用这种生宣做的。一比就知。"



沈孤鸿一听咝了一声,沈奇文更是抽了一口冷气。



《祭侄文稿》可是颜真卿传世不多的仅仅几幅书帖,可谓是绝世重宝,现在藏在宝岛省博物馆里。



这……



拿过来……



无疑是天方夜谭了。



金锋嘴角一翘轻声说道:"那边对《祭侄文稿》的纸张做过具体的研究,放大了一百倍的图片都有。"



"你们宝岛沈家难道连这个图片都拿不到?"



两兄弟面面相觑,狠狠的一拍手,奋力的大叫:"我怎么没有想到!"



"早就应该想到的啊!"



不过,两兄弟接下来却没当着金锋的面打电话,这倒让金锋有些疑惑。



宣纸在唐朝的时候就在宣州做出来了,近代文士胡朴安就著有《宣纸说》。



《旧唐书》和《新唐书》里也有关于宣纸的记载,到了元宋时期宣纸得到飞速发展。



这个是神州不传之秘。古往今来老外们对宣纸的工艺是垂诞已久。到了上个世纪,小鬼子用尽手段把宣纸的技术给偷了去,虽然质量没神州的好。但销量却是巨大。



就跟神州的丝绸一样,也是不传之秘,公元前的时候凭借丝绸就赚得飞起,就连金字塔王朝的艳后也是丝绸的忠实粉丝。



后来,养蚕的技术和丝绸的制造技术也被人偷了。



"呵呵,锋子。你看你天天儿都背着这两包儿……里面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