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805 全部拆
居式的木板茅草房。



坐北朝南的那地方,是一座略矮于太庙的一座宫殿,面积超大,飞檐斗拱,巍峨雄阔,气势非凡。



毫无疑问。这座最大的宫殿就是朱允炆的居住之所了。



在宫殿的两边,还有十几座大大的房间和建筑,大部分都保存完好。有的建筑还刷了朱红大漆,在明亮的灯光下隐隐还能看见本色。



看到这里。金锋甚至有些恍惚。



这里,就是一个石头城里缩小版的故宫,更有些像宝岛省的微型版的故宫一般。



金锋都不用走近,就能清楚的点出来哪些建筑是干什么用的?



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和疑团。



这些建筑弄出来颇为时间和功夫,在六百多年前,建文帝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那时候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手?



要知道,朱棣起兵靖难攻破石头城,朱允炆成为了过街老鼠。整日东躲西藏,一会在天贵省,一会在天闽,一会又在彩云省,惶惶不可终日。



他又是怎么来这里的?



太多太多的疑问占据了金锋的思绪,各种史料不论是野史还是正史亦或是地方志,全部翻找出来,却是没有答案。



当年石头城坡。朱棣进入大明皇宫,只见着几具烧焦的尸体,大太监指着烧成焦炭的尸体说这就是建文帝跟他老婆的尸体。



显然,朱棣肯定不信。



这场大火来得太过蹊跷,当时又没有黑科技可以验明正身,自己这个侄子皇帝也就成为了自己的一块心病。



历史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靖难最后得了天下,在明史当中把朱允炆说成什么日御数女,遗诏嗣位,忘哀作乐,淫佚放恣,靡所不为,最后连什么老妇人都不放过的商纣王之流。



不过,在他心里,始终是有芥蒂的。



因为,他无法确认朱允炆到底死还是没有死。



这块心病就像是康熙时的朱三太子案一样。



吴三桂反叛了康熙以后,很多仁人志士冒充崇祯的儿子竖起大旗反清复明。那些年,朱三太子案足有几十起。



朱允炆严重威胁到了朱棣的地位,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



朱棣在全国各地大肆收捕朱允炆的下落。还有随同朱允炆一起不见的十三太保大臣。



最后还命令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其中队伍里就有无数锦衣卫和东厂太监,目的就一个,找到朱允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朱允炆的逃跑可以说非常艰难。



传闻他从石头城密道逃走之后,先去了二十二亡臣的郑家躲了一年。又去了武夷山做了和尚,跟着又流浪到天贵省做了道士,辗转侥幸逃到了这里。



在这种跑路的情况下,还能在这个无人岛上大兴土木,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想了半响,金锋也没弄明白这里面的原委,指着左右两边的各种建筑大声说道:"建筑不要碰。只拿东西。"



"两个人一组,全程录像。"



"丝质、纸质物品我来拿。"



"发现尸骸马上叫我。"



说完,金锋大步走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那是靠在最西边边上的几间宽大的房间。



房间的大门已经腐烂,有些地方已经被肆意横流的山泉水侵蚀,轻轻一碰便自化为灰灰。



轻扫了几眼,小心翼翼的进入到一间房间里。



这房间的内部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



跟其他房间和大殿一样,这里也铺设了一层木头地板,说起来相当的奢侈。



实木地板,还是本地不怕水的乌木。翎子椽子门窗隔断都是小叶紫檀。



光这一间房子拆回去,那就是上亿。



由于小河道的阻塞导致大量的山泉水无法排出,这几间木屋底部已经在小腿肚高的水里浸泡了不知道多少年月。



不怕水的乌木变成了土圪塔的颜色,大多数木板已经翻翘起来,一部分已经被腐烂。



脚踩在上面有些空落落的感觉,再下一脚,乌木地板断成了无数截,静静的漂荡在水面上。



这间房间里摆着几张造型古朴大方的书桌,同样也是小叶紫檀做的。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