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0章 博古通今!
风’则是对应‘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乎可以认定,这首诗是在《题都城南庄》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那作者为何要改编呢?刚才林老爷子也说了,这首歌的表达情感上稍显稚嫩,所以当时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年纪肯定不大。”



“年纪不大,诗力自然也不雄厚,所以才会对《题都城南庄》进行改编,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续作。”



林东鹏和许明军等专家纷纷点了点头,很是赞同陈逸对于这首诗的分析。



众人也是愣住,听着陈逸的分析,都是一愣一愣的。



柳如烟等人看向陈逸的眼神,更是变了又变。



敬佩感不断提升。



“年纪不大,却能够仿写作诗,作者估计也就只有十四五岁,那这个年龄段的,按照现在来看,就是青春期,也就是春心萌动的时候。”



“我们在看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晚晴问君安。’这里面提到了一个词语叫做晚晴。



晚晴是什么意思呢?是连日的雨天,这会儿终于天气放晴了吗?”



陈逸的这一问题抛出来之后,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眉头紧皱。



在古代的诗词中,晚晴可不就是指连绵的阴雨天之后,天气总算放晴嘛?



再不然,那可能就是意象,喻指那些拨开云日见月明的新兴事物。



那这首题画诗《桃花庵遇仙记》会是这个意思嘛?



感觉这两个解释放在这首题画诗里,似乎都不搭。陈逸的这一提问,确实难倒了在场的所有人。



五名专家当中,其中一位对诗词颇有研究的老人猜测道:



“难道是指人名?晚晴是一个人的名字?”



陈逸点点头,“确实是一个人名,而且这个人是唐伯虎的初恋,慕晚晴!”



“唐伯虎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青春期,就像这个时代的青春期少年一样,对外界的新环境对事物都抱有美好的幻想。



当日,正值青春的唐伯虎在桃花树下与慕晚晴初相逢,慕晚晴在桃花树下回眸一笑,深深牵动着唐伯虎的心绪。



所以结合整句诗来理解,这首诗以及这幅画,都是唐伯虎为自己的初恋慕晚晴所创作的。”



陈逸的一番解释,瞬间让围观群众发出一阵惊呼。



“我去,原来这小哥不仅对古代的文物颇有研究,在诗词方面也是非常精通啊...”



“我惊呆了,这小哥是学霸中的学霸啊!”



就连一旁的唐韵,看到陈逸的侃侃而谈,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这时,林东鹏也只得无奈一笑:



“陈小友,虽然你对这首题画诗、以及画作的内容解释地非常合理,但是,要鉴别字画,还是得有证据进行论证才行得通啊。”



陈逸不可置否地说道:



“林老爷子说的是,不过考究证据,确实是有的。”



“其实大家仔细查唐伯虎的资料会发现,唐伯虎在十五岁那年进入南苏府秋山院,成为了一名府学附生,而当时的南苏府秋山院,不仅以讲学之风闻名于天下,更是以其后山的桃花林为世人称道。”



“唐伯虎笔下的桃花林,应该就是他在在南苏府秋山院求学时候的那片桃林,因此可以印证唐伯虎当时的年龄。”



陈逸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查出手机,去搜索唐伯虎的相关资料。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唐伯虎年轻时候的信息。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4年)二月初四。



于成化二十一年(4年),进入南苏府秋山院求学。



“我去!这小哥哥这么恐怖的嘛!”



“简直是博学多才啊!学霸中的学霸!”



在场的群众纷纷感叹,原本以为这位小哥,只不过是个运气好的二愣子。



然而今天看到陈逸对对此、对画作竟然也有如此高深的造诣,不由得啧啧称奇。



“陈小友果然对唐伯虎颇有研究啊,不知道你还看出了什么呢?”



林东鹏问道。



其实陈逸的解释已经是非常合理了,就算是巧合,但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巧合吧?



所以大家的心中已经趋于相信陈逸的解释。



不过,以林东鹏对陈逸的两次接触来看,他知道陈逸既然对这幅这么有信心,他一定还有这更加确切的证据。



陈逸这是神秘一笑,说道:



“其实还有一个证据可以更加直接的证明这幅画作是唐伯虎所作。”



林东鹏和许明军等人顿时来了兴趣,



“陈小友,你快说说,到底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幅画是唐伯虎所作的?”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