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封赏与移民
很快关于平叛的封赏也下来了。



有人被处置,必然也有人受封赏。尤其是这种内乱,一群旧阀的没落必然会有一群新阀的崛起。新旧交替,变化的只是不同的个体和家族,但权利阶层却永远还是那个群体。



杨广在封赏上素来很吝啬,但事关国家大事,尤其是此时的大隋还并没有显示出将要灭亡的样子,因此为了团结新贵族,打击旧贵族,杨广这一次封赏很及时隆重。



后来“雁门之变”,杨广言而无信,只能算是心灰意冷时的破罐子破摔。



诏令:黄明远以本职加检校司空衔;



长子黄维扬加右光禄大夫衔,领检校左武卫将军;次子维烈加封山阳侯;三子维周加从四品通议大夫;四子维清加正五品朝请大夫;七子维岳加从五品朝散大夫;五子维则、六子维章授检校太子千牛备身。



妻子卫国夫人裴淑宁进从一品;妾侍陈婤授封任城郡君;妾侍斛律敏儿授封高平县君。



黄明远本人虽然只是加了一个虚衔,不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庶子、小妾都得封。虽然检校司空并没有多少权利,但地位却是崇高,逼格也超人一等。黄明远以非皇室身份,在这个年龄加封检校司空,可谓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其余诸人,只要荣立功勋,也皆得厚封。



大将来护儿以克服荥阳之功,封荣公,左迁右翊卫大将军;



李景以河北平贼有功,进滑公;



樊子盖以守卫东都有功,封建安侯,仍任民部尚书,参预朝政;



苏威以佐助军务有功,进房公,以本官兼掌选举之事;



宇文述以统兵回援之功,复任左翊卫大将军;



屈突通以驰援河阳有功;进右骁卫大将军;



冯盎以驰援洛阳有功,进左武卫大将军;



卫玄以驰援洛阳有功,授右光禄大夫;(历史上卫玄战后未封爵,不知何故。)



原右御卫大将军崔弘升在回师途中去世,薛世雄进右御卫大将军。



······



其余诸将,也封赏颇封。



而且这一次封赏,虽然没有改变“二裴一虞”秉政的局面,但对朝局影响却是颇大。



宇文述兜兜转转,又成了武将第一人,但实际影响力却大为下降;来护儿位列宇文述之右,一跃而成为黄明远之下的第一统兵大将,地位无限拔高;苏威重新掌握朝政大权;樊子盖也一只脚进入宰相行列;至于冯盎、屈突通、薛世雄则成为朝廷中坚将领。



黄明远本人则是被免去了左武卫大将军的职务,改授给冯盎。杨广虽然信任黄明远,但随着黄明远的地位越发崇高,也不会再让黄明远职兼文武。而冯盎是岭南土豪,在京中没有任何势力,由他担任左武卫大将军也不会刺激到黄明远。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冯盎虽为大将军,但左武卫的事情跟他插不上手。他本人也清楚自己身份的尴尬,为了不得罪黄明远,从不管左武卫之事。



黄明远虽然不再掌管左武卫,但跟之前也没有多少区别。



而左武卫诸将,也追叙二征高句丽的前功。有黄明远在,谁也不会吞了这份功劳,也吞不了。



蔡知运进正二品左光禄大夫,加封乐成侯;



黄明离进从二品右光禄大夫;



高元备进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周仲安迁河内郡太守;



席玭、斛律进周分授左武卫虎贲郎将,进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



蔡知运成为继郑言庆、黄明祯之后第三位封爵的人,若非黄明远要用蔡知运控制左武卫,蔡知运即使做一卫大将军也是可以的。



而蔡知运和黄明离继续担任左武卫将军,保证了左武卫的绝对权利不会旁落。



经过黄明远这么多年的经营,左武卫几乎成了他的私军。而以此为种子,无数的人因此立功受赏,走出左武卫,并将黄明远的影响传播于四面八方。



根深叶茂,盘根错节,便是如此。



······



受封之后,杨广回到东都,暂时安稳些下来。



黄明远也不与裴蕴、虞世基等人搅和在一起,便开始了移民之事。主要便是针对东都周围、大河两岸近二十万流民和叛匪,将其迁移到辽东。



近二十万的老百姓,光是物资消耗就海了去了。黄明远命令黄明离将张金称等人的部下流民近十万人送往辽东,期间差不多用了一个月,便用去了五万石粮食,这还是主要靠这水运。而口粮和冬小麦的种粮,更是消耗无数。若不是有林邑的粮食支撑,黄明远根本消耗不起。



今日送这二十万人,道路更远,消耗也更大。



杨广只给了十万石粮食,肯定不够。毕竟除了口粮,还得撑过一冬天,到了明年四五月份才能收获夏粮。



黄明远东拼西凑,凑了三十万石粮草。又命周法尚从东莱出发,率水师沿黄河逆流而上,将一众人送往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