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章 江都宫变(十三)血路
从中折冲军大营到清河公主府,一路的腥风血雨。



黄维扬兄弟算计宇文智及,而实际上宇文智及也防着黄维烈呢。



这些日子,三军叛逃者,不计其数,军心动荡,军备混乱。整个江都城附近的骁果禁军,不算来护儿父子的水师,左天成、麦孟才、陈伯图、沈光四部出击平乱,剩下的诸军中,战力强大的只有原宇文成都、司马德戡、黄维烈三部。



而其余五部,人员逃亡很大,到底还剩下多少军队,他们主将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一支部队的倒向能够严重影响到战局的发展,在司马德戡附逆,而宇文成都停职的情况下,黄维烈所部的中折冲军便成为宇文智及防范的重点。



万不能辛辛苦苦,却使得黄维烈摘了桃子。



于是宇文智及在定计的时候,便提前命令虎牙郎将赵行枢率部监视黄维烈大营,并负责阻击黄维烈军。



赵行枢是宇文成都的副将。宇文成都虽然已经官拜将军,但身上仍然牢牢打着宇文家的印记,其麾下军队,也多宇文氏出身的将领。



因此宇文成都被停职之后,经过宇文智及的拉拢,这支部队很顺利地便在赵行枢的率领下倒向了宇文智及。



得命之后,赵行枢并不敢主动攻击中折冲军的大营,但任务在此,也无法摆脱。于是赵行枢决定在中折冲军通往江都宫必经之路上布阵。



若黄维烈前来,他便就地阻击。黄维烈转道,也怪不得他了。



而黄维烈果然率军向西,因此出击没多久,便一头撞上了赵行枢所部。



骁果禁军,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兵员。



整个街道之上,密密麻麻的军队。虽然街道已经较为宽敞,但成千上万的军队堆积到一起,还是显得无比拥挤。



赵行枢虽然品行不怎么样,但指挥上还是有两把刷子。他命令步兵沿着街道布防,挤得满满当当,矛兵在前,用坊墙护卫两翼。又命令骑兵在大外侧游弋,一旦有军队攻击步兵,便从后夹击。



赵行枢准备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形优势,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黄维烈一路急行,很快发现了叛军。



可大晚上的,黄维烈也看不起对面的布阵,只见远处人头攒动,人马嘶鸣。



这时梁建方上前劝道:“侯爷,叛军拥堵街道,数量巨大,我们最好不要贸然攻击,不若绕开前进。”



绕开,可在城中,能绕哪去,其实就是希望黄维烈放弃计划,转向卫公府。



黄维烈看向对面的叛军,恨恨地说道:“不试一试,如何知晓能不能成功。今日我亲为先锋,势破敌阵”



于是黄维烈一夹马腹,以为前军。



前面是矛阵,而中折冲军的骑兵则狠狠地撞向对面,一匹又一匹战马撞到如林的长矛上,带着高速的动能和对面同归于尽。



这种打法让叛军大吃一惊,也让赵行枢措不及防。



很快,叛军不敌,阵型为黄维烈撕开一道缝子。



前路既开,黄维烈和李海岸亲自为箭头突击。黄维烈虽年少,但一杆长槊,舞动的上下翻飞。槊势沉重,招招都是无限杀意。



阵前指挥的叛军将领宇文代,立在人马之后。见黄维烈亲自突击,便有心卖弄,并趁机生俘对方,于是驱马前进。



黄维烈也看到宇文代,猛夹马腹。



双方二马交错,黄维烈手中长槊狠狠地向着宇文代当头砸去。宇文代提矛的动作立刻回过来去挡,但黄维烈力大,竟然直接将宇文代的铁矛砸弯。



宇文代虎口重创,鲜血直流,手中铁矛也脱手。



而照头来的长槊来势不减,直接狠狠地击在宇文代的天灵盖上。宇文代脑袋被砸凹陷一块,脑浆迸裂,重重地落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一切不过电光火石之间。



黄维烈马速不减,径直冲入乱军之中。



赵行枢远远望着,吓得几乎胆寒。



胆气一丧,战争便输了一半。黄维烈率军趁势杀破叛军主力,破围而去。



而此时殿后的梁建方也杀败叛军骑兵的阻挡,跟在黄维烈主力后面,突围出去。



梁建方虽然年少,但勇武超群,人莫能挡。历史上便在虎牢关大战中,跟着尉迟恭冲击敌阵,三人于千军万马生俘敌将,堪称无敌。



黄维烈部杀破重重包围,赵行枢也不敢追赶,眼睁睁地看着黄维烈向南。他心有余悸,甚至有些怨恨宇文智及。



谁不知道黄维烈是从突厥军中突围的主,是凡人能拦得住的吗?这样的活计,让谁来不好,非得是他。



黄维烈西突去,各处都是稀稀拉拉的叛军。



这些叛军,有有组织的,还是一些无组织的,都趁机劫掠。整个城中,几乎成了一个无序的地域。



黄维烈也无暇顾及,只得拼命赶路。



到了江都宫西北角,众人迎头遇上赶过来支援赵行枢的宇文智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