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三十九章 浅水原之战(十一)兵败
李世民一路狂奔了三十多里,直逃到亭口城方停歇。等到达亭口城,李世民一行不过数百人,且人人带伤,狼狈不堪,个个如斗败的鹌鹑一般,士气全无。



李世民看着这番惨状,不禁悲从中来,一朝数万精锐,尽数丧尽,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亲。



李世民摸起腰间佩刀,忍不住就要横刀自尽。



这时侯君集一把将李世民抱住。



“秦公,胜败乃兵家常事,世间哪得常胜将军。若人人兵败便如此,世间便没将军了。”



李世民一片惨戚的样子,闭着眼说道:“今日一败,关中危矣。”



“秦公不可丧了锐气。当今之计,乃是收拢残兵,整军备战,挡住薛举南下的脚步。若秦公都丧失了信心,底下的将领又何谈抵抗的勇气。真到了那个时候,关中才是真的危矣。”



李世民今年才十九,再是有本事,还是没脱少年气。此番兵败,自信心严重受挫,若是没人劝导,真有可能一蹶不振了。



终究是李世民明白,为了李家,他也得重振旗鼓。



不过这一仗李世民实在是败惨了,狼狈溃逃,身边残兵不过数百人。而亭口是个小城,城不过数里,也没什么驻军。



侯君集建议李世民撤往豳州城,以挡秦军。



豳州是李渊从北地郡的南部析出来的一个州郡,原叫新平郡,治新平县(今陕西省彬州市),后改为豳州。驻扎在豳州的是窦轨的招摇军,虽说此战窦轨主力尽出,但城中好歹还有少部分留守人员可用。



李世民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撤往豳州容易,但从浅水原到豳州城足有七十多里。他再退往豳州,这溃兵就更不可能收拾了。现在留在亭口,虽说危险,但能收集一点兵马是一点。



自己在战场上已经抛弃了自己的同袍一次,没脸再退一次了。



不抛弃袍泽乃丰州的军训,可自己背弃了自己的誓言。



李世民在亭口打出旗帜,招揽溃兵。又派人前往豳州,令豳州刺史梁实整军自守。



为了挡住薛举,李世民还派人前往宁州(北地郡),传信驻扎在宁州的折威军统军将军杨屯,令其率部支援豳州。



若泾州一战得胜,宁州便是抵御隋军的前线要地。但此战已败,随着薛举的进击,宁州已经孤悬北边,重要性大大降低。



现在对于李世民来说,宁可丢了宁州,也不能丢了豳州。



李世民在亭口待了半日,这时后面的柴绍也赶到了。



李世民走了之后,柴绍也立刻撤退,不过他部下兵多,紧赶慢赶,没想到还慢了这么多。



也亏得柴绍手中都是李渊的元从禁军,马匹数量充足,众人撒丫子狂奔,才没被西秦军留下。



柴绍带回来四千余人,其部伤亡尽半,但已经算是好的了。



也亏了柴绍所部在中军,前面的宗罗睺有李高迁挡着,后面薛举的第一波冲击也让丘行恭挡着了,这才编制齐全,没有完全溃散。



见到柴绍,李世民心中大喜。



这次他与柴绍,也算是患难见真情了。尤其是柴绍给他带来这么多军队,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双方在亭口待了大半日,先后收拢溃散之兵四千多人。也是薛举急着进攻高墌城,并没有在意这些四面溃逃之兵,这才让众人逃散到亭口。



柴绍所部加上收拢溃兵,以及李世民的亲兵,也有八九千人之多。李世民握着这么多兵力,勉强松了口气,准备前往豳州。



这么多人,也需要重新整编,才能形成战斗力。



众人东撤,还没到豳州,失散的行军总管丘行恭追了上来。



丘行恭所部是关中豪强兵,当日战场之后,众人遇袭溃散,丘行恭也止不住,跟着裹乱东去,直逃了半夜,才稳住手脚。不过当时李世民所部已乱,他眼看返回无济于事,便再次东行,终于才前往豳州的路上见到李世民。



不过这番溃乱之后,丘行恭所部,已不足千人。



李世民毫不客气地吞并了丘行恭所部。



众人到了豳州,李世民接管了豳州的军政权利。众人眼看唐军的狼狈样,皆是暗暗吃惊,不过李世民身份这在,也没人敢多嘴。



李世民在豳州待了一日,之前的消息,也渐渐传回。



先是高墌城失陷。



这并不出李世民所料。主力尽丧,高墌城就是无根之源,失陷也是应有之事。



不过很快这事给了他一个惊喜。



李世民在豳州没两日,唐俭和裴寂竟然带着四千多禁军从泾水北面赶到了豳州。



原来当日李世民兵败,高墌城大为惊恐。留守的唐俭眼看手中尽是二线士兵,战力不足,根本挡不住西秦军。与其白白送死,不如留待以后。



留在城中的长史裴寂本就吓得要死,当然同意撤退。



高墌城两侧是山,前面被浅水原挡着。于是唐俭让人拆掉城中的门窗为舢板,从北面强渡泾水,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