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四十三章 南通巴蜀
薛举和郝瑗的死,让李唐被紧扼的脖子松了一口气。主帅和军师相继身亡,必然重创军心,无论如何西秦也没有大规模进入关中的能力。



至于泾州城,李渊早放弃了,能撑多久算多久吧。



借着薛举身死的良机,李渊开始重新调整部署。



除了派遣窦抗率军进抵豳州,还派遣大将姜宝谊率军六千,进抵土桥堡,护卫泾水通道;同时又命大女婿冯少师率军四千,进抵蒲城。二人一左一右,堵住黄明远进入同州和豳州的道路。



黄明征的游骑屡屡越过双方的防线,深入同州、雍州等地袭扰,弄得整个关中鸡飞狗跳、四处烽烟。这一次李渊只得以补窟窿的办法,来防范南下的河北军骑兵。



四面皆敌,处处烽火,哪哪的兵力都不够用。为了保证各处战场的兵员补充,李渊只得在关中大肆征兵。



然而之前李渊入关中之时,关中的各处势力,早就让各家各族给瓜分干净,哪还有多少可用兵员。各家又将自己的势力把持的紧,中央官府根本征不到可用之兵。



眼看征兵不行,李渊不得不采用抽丁拉夫的办法,派出官府、军队,挨个在关中州县进行强制征兵。



各地官府为了完成征兵任务,也不管家庭环境,更不管是否是老弱病残,是个男丁便强制征入军中。征兵之吏,如强盗、恶霸一般,挨家挨户,破门而入。上至八十老农,下至十岁顽童,一股脑地被强征过来,简直是丧心病狂。



最后人还是不够,连负责征兵的官吏也无法幸免。



李唐费尽心思,终于征兵八万,可这些人能有多少的战力,简直是天知道。



不过因为这番征兵之事,李唐在关中弄得士林愤痛,人怨天怒。更有甚者,振臂一呼,呼啸而起,占据村里、山间,与官府相对抗。



关中百姓,无不痛恨李渊穷兵黩武,李渊入关中之时的好名声,至此丧失殆尽。



李渊也知道关中四起的各种乱子,但他也没别的办法。若不大肆征兵,增强军力,就没法抵御西秦军和河北军的进攻。若是真的让对方打进关中,他有再好的名声,也没法活命。



所以民心可以暂时一放。等到打退了西秦和河北军,再来收拾便是。



李唐的局势在持续的恶化,虽然敌军没有打进门来,但很多有识之士知道,残虐害民,非王者之道。关中百姓对李唐的忍耐已经快到极限了,只待找到机会,便会成为立刻发生动乱。



不管是薛举入关中还是河北军入关中,李家在关中的统治,恐怕不会太久了。



旁人看得出的,李世民同样看得出。



若论大局观,现在的李世民比不上李渊。但李世民所在的位置,有些问题,看得比李渊还要清楚。



这些日子,李世民为了避开兵败的风头,只得待在家中闲居住。



他仔仔细细地推演了一下河北、西秦和李唐三方之间的实力对比,最终得出结论,李唐获胜的可能性最小。



而且他四面观风,很清楚关中现在酝酿的动荡,这些都是大的挑战。



千头万绪,李唐哪里能赢。



若是旁人,还有退路。但作为李家人,李世民却没有退路。



于是李世民蛰伏几日之后,便去见李渊。



无论是渭北战场还是潼关战场、豳州战场,李世民也没什么意见。因为李神通、李建成、窦抗都不可能听他的。



李世民来见李渊,是向李渊请求,重开汉中战场。



这建议咋一听,绝对的是疯了。以关中现在的条件,三个战场同时开战已经是捉襟见肘,再开启一个汉中战场,绝对是自寻死路。



李世民却不这样认为。



在李世民看来,只要河北军在潼关发起攻势,位于汉中的梁默、焦方威二人,必然会配合作战。



到时候汉中战场,一样要开启。



早开晚开,主动权便不一样。



当然仅仅这一个原因,还不足以使得李世民向汉中动兵。更重要的是,屯兵河池、汉川二郡的梁默、焦方威,挡住了李唐进入巴蜀的道路。



自李渊占领关中,便一直有心谋取巴蜀。



巴蜀之地,数十年未经战争,物产丰饶,人口充足,是个绝佳的粮仓和兵员地。占领了巴蜀,李唐才有了东进争天下的底气。



当初北周和北齐对峙,北周也是趁着南梁内乱,占领了巴蜀,才垫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巴蜀没有什么割据势力,又是关陇世家的自留地。李渊派遣侄子李孝恭经略山南、巴蜀,很多郡县纷纷投降。



但问题便是梁默、焦方威占领的河池和汉川二郡隔开了关中和巴蜀的联系。关中通向西南的四条大道,子午、褒斜、傥骆、陈仓四道和通往西城的蓝武道的南段俱为隋军所控制。



李唐现在根本到不了巴蜀。



而且因为这个原因,原本投降李唐的山南巴蜀诸郡,也开始有些摇摆起来。



“父亲,巴蜀之地,天府之国,进能攻,退可守。昔日刘备孱弱,数十年流离,得之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