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七十八章 永寿分路
窦抗很容易便被窦德明所说服了。因为他自始至终,也不认为自己是李渊的臣子,若是用现代的话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李渊的共同合伙人,现在合不下去了,散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军中还有部分军队,并不归属窦家。



一部是李叔良的禁军,一部是柴绍指挥的禁军,两部加起来有一万余人,约占整个军队的三分之一。



本来窦轨建议,直接诛杀李叔良、柴绍二人,夺取其部,但为窦抗所拒绝。



在窦抗看来,李渊虽然显颓势,但实力犹存,到底能不能撑下去,还很难说。若真杀了李、柴二人,等于和李渊撕破了脸,以后回旋的余地,就少了许多。



而且李德良、柴绍二部,从上到下,都是李渊的心腹将领,就是夺了其军,也未必为窦家所用。



商议了半天,最终没个说法,最终窦抗决定,突围之时,尽量消耗二部,等突围之后,再做决定。



外面还有薛仁杲的数万大军,窦抗可不敢内讧。搞不好引火烧身,就是自寻死路了。



第二日一早,窦抗召集诸将,商议突围之事。



窦抗很清楚,既然李渊能把密信送入豳州城,必然也会给李叔良、柴绍去信,瞒着二人,反而易使得二人心中生了嫌隙。



果然,二人对于突围之事,没有任何反对,全不像其他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将领一般心怀忧虑,一看便是,提前知晓了此事。



对于如何突围,众人意见各不相同。



西秦军多骑兵,而唐军多步兵,现在有城池依靠,尚不觉什么,但若是出了城,为西秦军所尾随击之,后果恐将难料。



这时窦德明建议,未若以诈降之计,蒙蔽西秦军,待西秦军防守松懈,再行突围。



窦抗也觉得此计不错,但又恐李叔良、柴绍二人误会,故意装作不同意的样子。



李叔良也觉得不妥,诈降之计,虽然是诈降,但谁知道会不会成真。但柴绍却是心思机敏,很清楚此计的成功性很高,也隐约猜测到窦抗的一丝想法,于是主动建议窦抗,听从窦德明的计策。



窦抗正好借坡下驴,定下了诈降的计策。



窦抗派其弟窦袭,前往西秦军营中,向薛仁杲投降。



这几日,薛仁杲其实也焦头烂额了。



本应该月初就送到的粮食,直到现在也没有遇到。薛仁杲派往原州的人,也没什么有效的消息。



有言隋军在攻打原州,也有说当地豪强造反。



总之一月多月了,原州之事,如阴霾一般,严重影响了薛仁杲的意气。



至于本应该送来的秦州粮食和新兵,到现在也没有到,更是为这件事情,增添了一丝的隐忧。



薛仁杲隐约猜测,秦州和原州都出事了。



但薛仁杲不敢退,这么一退,西秦所占的优势,便将化为乌有,之后就连泾州,也未必保的住。



薛仁杲也是个输不起的赌徒啊。



眼看豳州城破,就在眼前,薛仁杲还想搏一搏。



所以窦袭前来请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了薛仁杲的心田。



对于窦袭的请降,薛仁杲一点也不意外,整个豳州城士气全无,又无援兵,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薛仁杲还从窦袭这里得到一个消息,隋军杀入关中,直奔长安,李渊败亡之日,已经不远。



薛仁杲大吃一惊。



这怎么可以?关中是我的。



因为担忧隋军会摘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薛仁杲对于窦家的请降,是毫不怀疑,而且决定对窦家委以重用。



薛仁杲虽然是个暴徒,但也很清楚,有了窦家,他进入关中,可以省很大力气。



窦袭向薛仁杲请求,宽限三日的时间,等窦抗清理完军中不愿意投降的将领,再率军出城投降。



薛仁杲想拉拢窦家,因此对于窦袭的请求,满口答应。甚至还答应封窦抗为太保,扶风王。



西秦本就文化人要少一些,自郝瑷死后,薛仁杲身边,更是没什么有眼光的文人了。



而且薛仁杲暴虐无常,身边根本没人敢劝谏。



所以即使有人觉得此事或有不妥,但竟然没有人上前规劝薛仁杲。



窦袭回到城中,向窦抗报告了此行的消息。



窦抗当夜没有突围,而是命令在城中大声呼喊,又在城门内侧,不断地敲击兵刃,做出战斗的样子。



更让人在城中选了两三处位置防火。



城外的薛仁杲见状,以为窦抗真的在清洗军队,因此对豳州城的防御,更加的松懈。



到了第二日晚上,窦抗以柴绍为先锋,李叔良为合后,全军一路向南突围。



豳州城南面,尽是沟沟壑壑的黄土丘陵,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限制骑兵的机动力。



西秦军不备,为唐军破围而出,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