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一百零五章 穷追不舍
新丰城北港口一战,李渊大败,两万五千人马,折损近半。唐军几乎是拼劲了性命,才过了新丰原,逃进了南面的黄土台塬中。



这一战,直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神武卫上万人马,几乎用绞杀的办法,将唐军断后部队撕扯的粉碎。而唐军却是像一只受伤的老狼一般,拼劲最后一击,燃烧了全部的生命和精气,重重地击在神武卫的身上。



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其实李渊还有力气,甚至不弱于神武卫,若不是怕被咬住,李渊甚至想回过身来,彻底将神武卫打残。



当然黄明辽不怕李渊回身,今日哪怕神武卫全军覆没,只要拖住对方,亦是值得。



可惜李渊实在太冷静了,面对重创神武卫的机会,损失惨重的他连眼皮都不翻,转身便跃入黄土台塬之中。仿佛他所曾经拥有的关中,是不存在的一般。



黄明辽在后,一路跟到了黄土台塬下。



要不要跟着进去,黄明辽有些犹豫。



经此一战,神武卫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算是彻底打残了。虽然狠狠地咬下唐军一口肉,终究没能留下李渊。



李渊从黄土台塬,可直接进入秦岭之中。



虽说从关中通往汉中和荆襄的蓝武、子午、傥骆、褒斜、陈仓五道目前尽在隋军手中,可秦岭之大,道路千转,谁也不敢保证,李渊就到不了巴蜀。



而巴蜀之地,天府之国,李渊进入巴蜀,就是彻底的龙入大海、虎归深山了。



黄明辽几乎只是思考了一秒钟,便决定接着追。



虽说从进入黄土台塬,便是进入山区。其复杂的地形,对于以骑兵为主的隋军是一个大大的制约。而且从黄土台塬往南,一路沟壑纵横,唐军随时可以选择有利地形,伏击隋军。



可是黄明辽很明白,尽管三军疲惫不堪,尽管前面可能有埋伏,但这皆不是神武卫放任李渊南逃的理由。



今日走了李渊,来日需多费十倍、百倍的功夫,才能弥补今日的错误。



不过黄明辽没有直接进入黄土台塬,而是选择向西折道,直奔蓝关。



黄土台塬,黄明辽当然不敢走。



但黄明辽很清楚,不管李渊的路线怎么走,他最终的目标还是巴蜀,不会改变。



不过李渊现在兵败,伤亡惨重,粮草将尽,人马俱疲,就是横穿秦岭,前往巴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有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到达巴蜀,李渊必然会选择先和蓝田的唐军会和。



唐军蓝田大营,不仅有数千军队,还有充足的物资和辎重,都是李渊南下必须的。



于是黄明辽率军直奔蓝田,连新丰都不管了。



黄明辽不怕李渊杀个回马枪,甚至不怕他因此返回长安。只要李渊愿意在关中打,黄明辽就没什么怕的,怕就怕这家伙逃入蜀中,那就万事皆休了。



从新丰到蓝田关,直线距离有五十里,而走大道则是百里。



黄明辽下令,一百里的距离,三军必须在十二个时辰内到达。



隋军的传统训练科目就是奔跑。



黄明远练兵,第一要求就是能跑,标准就是跑断了腿也能爬二里地,一天一夜急行军一百里几乎是检验是不是真正隋军的一个硬杠杠。



虽说黄明辽军队多胡兵,但平常情况下,若是真驰奔一百里,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问题是现在众人刚刚打完两仗,不是龙精虎猛、体力充沛之时。



神武卫的将士先是急向西,潜伏大半日,伏击李孝基,激战一场。接着休息不到数个时辰,又急向东,血战新丰渡口,杀得昏天黑地,人马俱乏。



尤其是黄明辽,几乎是两天两夜没合眼。



因此命令一出,众人皆是大吃一惊,面有难色。就连尉迟恭也上前劝道:“总管,如今三军俱疲,人马力竭,已难以一战,就是人能撑得住,马也撑不住。不若休息两个时辰,再行出击,也让兄弟们窜口气。”



黄明辽却是面色刚毅。



“我军疲惫,难道李渊所部不疲惫。现在双方都到了极限,就看谁能撑下去。”



黄明辽让尉迟恭将能动的都带上,爬也得往蓝田赶。



人能忍,马不是人,所以忍不了。一众马匹,皆累的满身是汗,站在地上,不停地喘气。



战马经历两场厮杀,又来回驰奔,已经到极点,再跑下去,怕是要累死了。



黄明辽急着走,也不可能等着战马休息。当然,他也不能将这些战马全部跑废。于是黄明辽下令,所有将士,仅携带能动的马匹,其余马匹,留在新丰城稍息。等这些战马恢复之后,再追赶隋军。



至于隋军,则得用两条腿趟路。



战争,是一个燃烧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燃烧的,不仅仅是别人的生命,也有可能自己的。



所以数千隋军,几乎是扛着自己疲惫的身躯,往蓝田前进。



停下来吃个饭是不可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