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守株缘木
李大亮率部到了沔阳城下,只见城头不见人影,城门处冷冷清清,也没有什么人。



这场景正如李大亮的心境一般,凉如清水,难以安宁。仗一场一场败,地一城一城失。先弃汉阳,再弃沔阳,来日怕就是江陵、夷陵了。



这大唐还有未来吗?



李大亮随口问道:“今日是几日了?”



这时一个属下答道:“总管,已经二月二十五了!”



李大亮听道,不觉叹息道:“都二月二十五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日子怎么过得这么快啊?要是在长安,这时候我该和同族兄弟,鲜衣怒马,通宵欢饮,如何能像现在这般,惶惶不可终日啊。”



李大亮叹了一口气,让众人入城。



这时那个属下便应和道:“二十五了,二十五,赶大集,我记得我们那里到了二十五还有大集呢,小时候最喜欢这天跟着父母去集市了。



李大亮点点头,心中却似乎觉得有些不对。



于是李大亮便又问道:“你刚才说今日是处几?”



“二月二十五!”



李大亮勐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恼悔地说道:“我怎么把今日给忘了!”说着,李大亮立刻高喊道:“快快下令,立刻停止前进,后队变前队,撤离沔阳。”



诸将闻得大惊。



有部下高声问道:“总管,我军兼程五日,身疲肚饥,此时到了沔阳,正好饱餐一顿,修整一番,如何过城而不入,底下的兄弟们可是都撑不住了。”



李大亮凛着脸说道:“你们忘了今日是何时了?”



“二月二十五?这又如何。”



众将皆是被李大亮弄得一头雾水。



李大亮乃说道:“你们刚才还说,二十五,赶大集,没发现现在缺了什么吗?



沔阳是沔州治所,城外有草市。民间每月逢五日、十日,都有周边百姓都会自发的前来沔阳城外的草市,进行交易。今日正逢二十五,本应该是交易的日子,可诸位可看到城外有百姓出现。



这说明有人驱散了百姓。



沔州官员自不会这么做,会这么做的,只能是占领了沔阳,等到我军送上门去的隋军。”



这个年代,在交通发达之地,草市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一些城池,虽然城中有市场,但老百姓入城是要交钱的,因此很多地方都在城门外两侧形成小型市场,进行交易。当然这种交易不可能每天都进行,所以大家一般相互约定一个时间,多以逢五日、十日为主,于是逢五日、十日多被称为赶集日,南方也叫“赶场”。



众人听得,恍然大悟。



但还是有人不信,隋军怎么会这么快,还赶到他们前面。



众人正慌慌张张地掉头,此时忽然听到城头鼓声响,接着在城池的数个方向便传来了号角之声。



李大亮心中大惊,号角多为胡人所用,大隋内部常用号角的,也就只有卫公一家。



这时四面八方都是军队,如潮水一般向唐军涌来。



当日黄维扬下令对汉阳城围而不打,其实有围点打援的意图在。可惜李长卿这个老小子,贪生怕死,眼看汉阳城被围,竟根本不救,自顾往安陆逃去。



而与此同时,李大亮也没有死战的决心,脚底板抹油,在隋军合围汉阳之前,竟然跑了。



隋军这一次,失了猎物,还跑了诱饵,算两头没落着。



黄维扬于是让苏烈率左卫率营去追逃往安陆的李长卿,又准备去追已经逃走的李大亮。



隋军从唐军留下的踪迹发现唐军是往湖区内部逃走,这时有部将想跟着追过去,但为黄维扬给拒绝。



黄维扬的理由也很充分。



“湖区地形复杂,滩涂、沼泽极多,一旦进入,很容易便晕头转向。更兼湖区内多丛林、芦苇,便于隐藏,一旦我军贸然进入,极易遭到唐军的伏击。”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唐军就像兔子一般,安然逃脱。”



黄维扬摇摇头,指着地图说道:“不管唐军怎么逃,他们不可能在湖区待一辈子,其目的定然还是撤往江陵城。从汉阳到江陵,走长江有千里之遥,就是走直线横穿云梦泽,也得四百多里。唐军缺少船只,必然只能走陆路。而从汉阳到江陵的陆路,不管怎么走,有两个点绕不过,北面的沔阳,和南面的监利。”



诸将听得大喜,立刻问道:“元帅是准备在此二城待敌?”



黄维扬摇头道:“不是二城,而是沔阳一地。”



“唐军为何不走监利?”



“监利在南,之前开复大闹巴陵,逼得李世民绕湖逃脱。而监利城就在巴陵身侧,谁敢保证,开复没有占领监利。”



众将了然。



于是黄维扬命程名振率领右卫率营从汉水逆流而上,赶往沔阳城。



对于苏烈和程名振,黄维扬总是要么都用,要么都不用,尽量保证不偏不倚。



虽然汉阳到沔阳,走水路也不近,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