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破唐军
苏烈在巫山西南的山坳里埋伏了半夜,直待天明。



很快,明军和唐军的战斗便打响了,只是苏烈却并没有下令出击。这个时候,战斗刚开始,所有人的精力、体力都还稳固,他这一千五百人杀出去,除了吓对方一跳,什么用也没有。



于是苏烈就这么等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任凭战火纷飞。



等到上午午时,明唐双方已经交战了两个时辰,这时苏烈突然下令,全军出击,向巫山水寨方向前进。



侯君集一直在北岸陆寨上指挥,眼看明军攻势勐烈,知道明军这是放手一搏,因此更是从后面不断地增兵向前,做殊死一搏。



如此一来,后面的巫山城和巫山水寨的驻军兵力,就寥寥无几了。



苏烈所部,突然杀出,不管巫山城,直奔水寨。



此时没人反应过来,唐军也没有足够的军队进行阻拦。于是让苏烈一行,一鼓作气地杀到了水寨之中。



苏烈直接一声令下。



“点火!”



苏烈也不管水寨内外的军队,他很清楚,他此战的成败不在于杀敌多少,而在于打乱唐军的部署,打击唐军的士气。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使唐军的后方生乱。



很快唐军的水寨火起。望着升天的滚滚浓烟,明军无不心生振奋,十几日的艰苦跋涉,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三军将士,随我杀敌!”



苏烈放完这把火,便带着部队往东北方向赶。



大宁河汇入长江,巫山城在长江以北,大宁河以西的地方。唐军的北岸陆寨在大宁河以东,为了沟通大宁河两岸联系,唐军在山上建了一道浮桥,叫做龙口桥。



苏烈很清楚,这把火起,唐军必乱。而陆上北寨的唐军若想突围,只能走龙口桥返回巫山城,所以只要断了龙口桥,陆上北寨的唐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的巫山城内外,无比混乱。虽然苏烈部队不多,但作为一把握紧的拳头,锋芒毕露,横冲直撞,沿途根本无人可挡。



水寨内的唐军,乱作一团;巫山城的唐军,亦乱作一团。



侯君集的布置,头重脚轻,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巫山三寨,后方兵力严重不足。



当然也是因为他并未在意巫山城的布防。



在侯君集看来,若是双方在巫山城鏖战,必然是巫山峡口防线完全被明军击破,到时候肯定惨败,再守巫山城,也没什么意义了。



巫山城其实是建在一道坡上,其地势极不平坦。这本来是攻击的劣势,但在混乱的人群中,恰恰方便了苏烈一行的躲避,前进。



明军将士,带着一往无前的杀意,很快冲杀到龙口桥。这候 章汜



龙口桥亦是铁索桥,不过桥面略宽,甚至可通车辆。毁桥是不可能的,一是毁不了,二是明军也得用。



于是苏烈便将部队一分为二,他和段志玄各守一头,分在桥两侧进行阻击。



······



此时水战的兵败和巫山后方的混乱,终于压垮了唐军。



唐军开始乱了起来。



正常情况下,即使水战失败,即使后方出现问题,侯君集的兵力并不少,完全可以从容地稳定局面,收拾战局。



但黄明远却看穿了唐军致命缺陷,靠着浮桥进行联系,因此摧毁浮桥,断其联系,又不计较战力,数万将士,如浪潮一般,不断地涌向其岸上鹿寨。



双方绞杀在一起,侯君集根本没有重拾战局的机会。



此刻外有强敌,内有祸患,军心大变,侯君集就是孙吴在世,也未必可以挽救濒临崩溃的局面。



眼看大军濒临溃败,侯君集恨得两眼赤红,可又无能为力。



他把嗓子都喊哑了,可也没人听从。



“总管,撤吧。”



身后几个裨将拼命地拉着侯君集,希望他能撤退。这种情况下,打又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及时撤退,保全力量。



侯君集此时也发了癫,歇斯底里地喊道:“秦公让我防守巫山,他把整个巴蜀的安危都拖到我身上,我怎么能负了秦公,怎么能负了秦公!”



嘶吼到最后,侯君集眼泪都哭出来了。



他怎么能不明白应该撤了,可是若真的就这么撤了,那一切全都完了。



众人就看着侯君集悲伤到难以自抑的样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侯君集一个人折腾够了,最后有些无力地说道:“撤吧,发信号通知李治龙,立刻撤退,看看秦武通死没死,让他掩护大军撤退。”



再回望一眼巫山,侯君集也只得长叹一声,跟随着溃败的大部队,向西而去。



······



但撤退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北岸陆寨的唐军。



北面是群山, 西面是龙口桥,东面是明军,上万的唐军被堵在近江的高地上,进退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