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安康》 第二百五十六章 黄李对决(四)
独孤彦云率领玄甲军撤回唐军大营,李世民大吃一惊,原本威风凛凛的玄甲军,此时一副斗败的样子,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简直无法让人相信。



尤其是稀稀拉拉的军队,至少一多半人没有返回,着实让李世民感到心痛。玄甲军每一个士兵都是李世民的宝贝,死伤这么多人,简直是在他心头割肉。



经过独孤彦云的述说,李世民才知道昌隆的战情。



可这个结果,更让他心有余季,不能自安。



盖因此仗独孤彦云并未犯什么错误,之所以兵败,完全是实力的不足,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唐军无能,而是明军太能打了。



对于李世民来说,接下来的仗更不好打了。



毕竟玄甲军已经是李世民手中能拿出的唯一精锐了,现在连玄甲军都败了,他还能指望谁。



这时薛收等人,便劝李世民退兵。



明军援军已至,唐军再无胜算。再留在巴西城下,不过是让明军给包围、歼灭。与其如此,倒不如返回成都,重整防线,以图再战。



李世民却是绝望地说道:“回去,怎么回去?明军上万的骑兵精锐,你们以为在打赢了昌隆战后,会原路返回吗?他们会越过绵竹,绕道至我军的身后,包抄我军。”



薛收听了,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



薛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又能说什么呢?



“退吧!”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才最终说道。



“先退回万安,再作打算。”



万安一带,毕竟是紧靠龙泉山脉,到时候唐军可据险而守。实在不行,唐军还能退入山中,至少比待在巴西要好的多。



可来时容易去时难,李世民知道没那么容易撤退,别看黄明辽之前不动,可只要他敢退,黄明辽必尾随击之。



所以要想成功撤退,必须来一招漫天过海之计。



从独孤彦云回营之后,唐军之中,便开始有敲鼓之声,这鼓声一天到晚,连续不断,敲地人心神不安。



对面的明军很快发现了唐军的异常。



眼看唐军不停地敲鼓,黄明辽也是充满了狐疑,难道李世民要疲扰明军。这也不对,鼓声是在唐军之中的,就是疲扰,扰乱的也是唐军。



到了第二日,仍旧如此。



黄明辽更是疑虑慢慢,此时昌隆也传回击败唐军骑兵的消息。黄明辽怀疑,难道这是唐军要撤退而使得疑兵计?



可是唐军并无动向,亦毫无撤退的痕迹。



不少人认为这是唐军为了鼓舞士气,所以才天天击鼓,但黄明辽并不相信。



不过唐军不动,明军也不好动。



现在,黄明辽仍不和李世民决战,仍是要不停地磨他,将他磨得鲜血淋漓,磨得遍体鳞伤,最后才能轻松将其击败。



到了第三日,这鼓声还是没有停。



黄明辽实在按耐不住了,便有心想试探一二。



明军试探着向唐军大营发起了攻击,很快便遭遇到唐军严阵以待的打击。明军伤亡上百人,不得不退回。



这会众人有些明白了,唐军故意制造这种诡异的气氛,来迷惑明军。



黄明辽也基本认可这种说法,可是总觉得不对劲。



多年的战阵经验,让黄明辽对战场上一切不寻常的情况,都充满了怀疑和警惕。



到了第四日一早,黄明辽和段偃师站在巴西城头,观望对面的唐军大营。



这时黄明辽突然感觉到唐军营中的鼓声逐渐变得微弱,便询问段偃师,段偃师细听之下,也点头称是。



黄明辽的心更是不安起来。



“息戎,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李世民为什么不撤退呢?”



“大王,唐军自昌隆之战后,骑兵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野战了。一旦撤退途中,为我军尾随击之,必然大败,还不如坚守一战。”



“可唐军外无援军,那守什么?”



段偃师也不清楚,只得说道:“或许李世民在等着各地征调的援兵吧。”



黄明辽摇摇头道:“李世民就这么一点人,他不敢全都丧失在这里,所以他有什么底气决战呢?”



这时对面唐营的鼓声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乱。



段偃师忍不住说道:“唐军真成一群乌合之众了,这样的鼓声,就不像是人敲的。”



黄明辽忽然想到什么,忍不住脱口而出道:“悬羊击鼓,饿马嘶草。”



段偃师一愣,他很快意识到,黄明辽说得是春秋时公子小白被管仲和公子纠包围在岑山,用羊蹄敲鼓,将饥饿的战马放置在战壕中,迷惑对方,趁机逃走的事情。



“大王说唐军逃了?”



黄明辽忍不住摇摇头道:“希望是我想多了。”



黄明辽立刻派一队骑兵,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