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望山桥
,最快更新聊斋说书人!



“律法是给君子讲的,王某是个无赖,就算你有字据,他也会想办法赖账的。”



斋图摇了摇头,叹气道。



“罢了罢了,就当喝水的报酬。”



斋图将碗卡在地上,起身出了院子,骑马就走了。



樵夫的母亲见斋图走了,才开口问道:“儿啊,这位老先生你是哪里遇到的?”



樵夫摇头了摇头道:“就是在路上……”



此时,樵夫的妻子却嘟囔了一句:“哎呀,这老头怎么把碗倒着放啊,都弄脏了。”



说着,妻子伸手将碗翻了过来,却看到碗下竟然盖着十两银子!



“夫君,娘,你们快看!”



樵夫看向那锭银子,顿时愣住了。



樵夫的母亲立刻对着院门跪拜道:“这是神仙啊,快,快拜!谢谢老神仙!谢谢老神仙!”



此时斋图已经骑着马快速离开了,虽然十两银子能救的了他们一时,但是今后的日子也是十分难说。



人这一辈子,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斋图摇了摇头,继续前行。



樵夫的家已经离城里不远,时至傍晚,斋图已经到了城外。



“姑苏城?”



斋图本以为自己是到了宁波,没想到晃晃悠悠竟然跑到了姑苏。



不过本就没有什么目的地,于是策马进城找了一处客栈吃饭。



随意点了一些小菜,斋图称小二上菜的功夫打听了一下金陵的奇人异事。



小二也很热情的回道:“您要打听怪事啊,我还真知道一个。据说虎邱山前的望山桥闹鬼,夜里万万不能走过去。”



“哦?那要是走上去了呢?”



小二回道:“听说晚上走上去一定会坠落河里。”



“会死吗?”



“那倒不一定。不过这些年听说淹死了不少,也有从河里爬回来的。”



“嗨!那不就是夜里开不清容易坠河吗?”



斋图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信。



小二也笑呵呵的说道:“都是别人传的,反正本地人夜里绝对不会走望山桥的。”



斋图挑了挑眉,决定吃完饭晚上去转转。



民间故事和都市传说一样,都有着一定的源头。



既然决定去寻找“鬼”的踪迹,那么这个可疑的地点定然不能放过。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道:尝言过姑苏不游虎邱,不谒闾丘,乃二欠事。



来了姑苏,不去虎邱山看看,那也说不过去不是?



等吃饭完,斋图便打听了望山桥的位置,赶了过去。



夜幕降临,虎邱山轮廓在月色中依旧清晰可见,而山前有一条路通向望山桥。



道路两边都是参天大树,月影斑驳。



斋图在望山桥旁边看了一看,没有贸然走上去。



就在斋图观望时,远处有一人提着灯晃晃悠悠的往这边走来。



斋图好奇的看去,只见来人是个中年男子,穿着锦服,一身酒气。



“兄台,醒醒,前面可是望山桥啊。”



见来的是个活人,斋图便开口提醒了一句。



这位男子听到斋图的话,停下脚步,打着酒嗝问道:“啊,望山桥怎么了?到虎邱山不就是走这条路吗?”



斋图挑了挑眉问道:“兄台不是本地人?”



男子似乎因为喝了酒,还有些不清醒,随即嘟囔着说了一大串话。



“哦,我不是姑苏人。鄙人在常州经商,这次受人所托去帮朋友送封家书。你是不知道啊,我那朋友的名字可有意思了,叫汪汪。这名字吉利啊,可惜他爹死的早,他老母亲也是个贞洁烈妇,一直守着儿子没改嫁。对对对,我要去送信,汪汪好久没寄家书了,汪氏一个人在家肯定对儿子日夜思念……”



说着说着,男子想起来自己要送信,便又晃晃悠悠提着灯笼往望山桥走去。



“唉……”



斋图本想拦着他,不过刚伸出的手又收了回来。



一个醉汉估计是很难劝动的,况且此地的传说是真是假还不知道,不如以静制动,自己在一旁看着。



万一这人失足落水,自己也能及时搭救。



斋图于是便跟着男子走到了桥边,男子继续前行走到了望山桥上。



望山桥是一座石拱桥,华板两侧的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石狮子。



男子脚步有些不稳,于是就扶着寻杖(石桥的栏杆上方没有雕花的部分,位于望柱之间。)一步一步的前行。



就在男子走到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