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收获
第二十七章



夜晚。



一家人吃着火锅,离过年还有两周。



八点之后,中央一台中,播报着《焦点访谈》节目。



“近日,我台记者接到了一个举报,私下进行了连番走访……”电视中,露出了一个模糊电话,一个黑影接起了电话,很有柯南黑衣人的那种风范。



接下来的画面,有些模糊不清。



更是增添几分,“私下拍摄”的真实,很多人好奇的看着镜头,想要一看这是什么猫腻啊?



昏黄的白炽灯下,一个芜杂的棚子下。



视频中,还能听到牛叫声,一个模糊的身影,背着灯光看不清面目。



只见那道身影弯下腰,拎起了一个白塑料袋。



似模似样,拿着一个秤砣,开始称某些东西,然后在昏黄灯光之下,把这些东西装在小罐子里。



而后,从牛棚旁推出了一个个塑料桶,掀开桶盖之后泛着白色浮沫。



观众看到了这儿,也能认得出来了,这就是采奶的奶桶,而这个人便是奶农。



‘奶农’继续背着光,打开了一个个奶桶。



桌上的塑料小杯子,装满了白色粉末,在昏沉中倒进奶桶,然后用木棒搅拌一下,若无其事的又盖上了奶桶。



清晨的薄雾淡淡,天边还有一弯残月。



拖着奶桶的三轮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道路两边还有些未化的残雪,在三轮车的黑烟和薄雾中渐行渐远。



镜头远远看着这辆车,进入了一个红砖大门中。



镜头定格“XX奶业公司”。



这段视频立刻切换回演播室,主持人和某个专家谈话问:“杨教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那些添加的东西是什么吗?”



杨教授对着电视点头,下面出现了一行小字“清北大学化学系教授”。



“刚才的添加物,在化学上叫……,我们大多叫三聚氰胺,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原料,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



主持人继续发问:“这不是食品添加剂吧?”



“当然不是!”杨教授点了点头,格外严肃的说:“在各国的食品安全名录上,三聚氰胺始终都是严禁添加的!”



“那您能给我们解惑,为什么会有人在奶中,添加这种……化学药剂呢?”主持人似乎有些迟疑,最终还是用了这个,有些耸人听闻的称呼。



杨教授解释道:“我们国内的奶制品检测,要界定奶制品的质量,主要是靠界定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这批奶就是高质量的奶源……”



“而蛋白质得我测定,是根据N元素测定。”



“三聚氰胺之中的N元素比较多,在添加进这些散销散购的奶源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奶源在实验室中的N元素检测。”



“比如一批不合格的奶源,加了一些添加剂之后,就能变成优品或者良品!”



主持人适时地露出了心疼之色。



开始了自己的独白。



“感谢杨教授的介绍,我们大概了明白了,那些添加剂的缘故,而我们所喝的牛奶中,加入了这种化学添加剂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场面切了出去。



摄像机镜头正对着书架,展示着采访人知识渊博。



来人头发半百,穿着一身白大褂,下面适时打出“协和医院泌尿科主任”。



“林主任,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三聚氰胺的添加剂,到底会导致什么后果?”



林主任正襟危坐,给人严肃的感觉:“三聚氰胺啊!我们也接过不少患病实例,成年人只要摄入不多的话,导致的后果还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但是小孩如果喝多了,可能会导致泌尿疾病,也会导致严重的肾结石问题……”



一通危险的警告之后,把情绪调动到最高。



镜头开始扫过医院病房,那些“受害者”的画面,面色枯黄的小男孩,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还有发紫冒泡的眼睛,双目无神的看着窗外。



这一画面,以及之前铺垫,简直惊惧了电视前观众。



就连苹苹也停下筷子,看着眼前的场面张着嘴,脸色有些发白和微微的恐惧。



其实,央视一直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这么大胆露骨而已。



吴奇还记得,自己获得年度经济新锐人物那年,当年还有一个年度慈善人物的候选人。



这个人最终败给了一个国企高管……



但是,那人到了现场,也足见央视的重视了。



这个人是东江省的一个农民,正是他揭穿了三聚氰胺骗局,同时闹出了声势浩大的“大头娃娃”新闻。



还不是后世的自媒体乱飞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新闻记者的节操挺高。



这件事一直都像是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