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塞上江南(求票票)
br />
“想来至少可以提升三层战力。”



周清在侧,说道军器院堂的研究。



军器院堂,越来受重视了。



结果就是,军器院堂的真正教导之地自护国学宫分离出来,在雍都故宫四周的群山,设立专门之地。



实在是军国重器。



那些威能巨大的猛火油弩炮也就罢了,在巨大的激励策略之下,军器院堂也将数百年来诸国使用的各种兵器给予改进。



还真有不少的成效。



起码,军器院堂的奖励不少就是证明。



“那些新改进的军器,蒙恬也有知晓,却是需要的材料比较精致,再加上其余军中争夺份额。”



“暂时装配不过数万人。”



“欲要全部齐备,还得五年之后。”



蒙恬当然知道护国学宫的军器。



以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护国学宫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知晓,军器院堂也不例外。



每每有研制出来的新式军器,肯定是要军中先行给予试验使用,然后给予反馈优点、缺点。



而后给予完善。



便是成就崭新的军器。



郡侯所语的那些,自己军中也有试验过,威力相当强劲。



可惜自己知道强劲,王贲、李信、辛胜、父亲蒙武也知道……,都想要装备在自己军中。



军器院堂的军器督造处就那么大,产量就那么高,很难覆盖全体。



根据护国学宫的反馈,在材料、人力不缺的情况下,五年之后,可以覆盖六七层以上的兵士。



八年可以做到全部覆盖。



令大秦军力更近一步。



“哈哈哈,此事……朕也不好抉择。”



蒙恬所言之事,嬴政也知道。



大秦百万铁血,都是自己所一视同仁的,诸夏暂时安稳,也不好有什么优待、偏爱之类。



“这里距离贺兰山没有多远了吧?”



“朕在北地郡一位县令的奏章上,知晓贺兰山那里开辟出颇大的田地,而且借助大河的便利,堪为塞上中原。”



“你也时而派遣兵士助力挖掘沟渠、修筑要道,甚好。”



贺兰山脚下,有广袤屯田之地。



那是中央学宫一些水家之人勘探之后所得,加上屯田之语,便是拓展不少,连蒙毅文书都提到不少次。



“屯田!”



“护国学宫有不少这类的军策,蒙恬率领三十万黄金火骑兵,日常训练之后,便是带领部分人马在边境合适之地,拓展新的水利沟渠,开辟新的田亩。”



“屯田戍边,好处甚多。”



蒙恬抱拳一礼。



屯田戍边。



一则,可为军士消遣,淬炼心境。



二则,拓展田亩,整修水利,时间一长,也可小小的改善饮食。



三则,时间长久,边境汇聚越来越多的人,守护的更为牢固。



“贺兰山!”



“朕要看看。”



多年来,诸郡呈上来的许多奏章文书中,许多有趣的地方、事情很多,嬴政都一一记在心中。



好不容易巡视诸夏,自当细细一观。



……



……



“这就是贺兰山?”



二十万黄金火骑兵相随,行走在驰道上,速度自然很快很快。



目的地——贺兰山。



以及塞上中原!



从行宫高车走下,嬴政驾乘骏马,极目而视,远处的山脉雄伟非凡,若群马奔腾,其势飒踏。



“父皇,阳滋知道。”



“在匈奴语中,骏马被称为贺兰,此山如骏马,自然得名!”



小阳滋也亲自驾驭一匹汗血马,随在父皇身边,也是看向极远处,那里……的确和典籍记载一样。



顿时,说着。



“哈哈哈,你说的不错。”



“大体这个由来。”



“这里极为适合开辟田亩,大河距离这里也就不到十里的区域,开挖沟渠,开辟河流,直接灌溉。”



嬴政大笑。



对着身边的阳滋笑语,颔首以对。



阳滋所言很对。



手持马鞭,扬起面前这片还算平缓的大地,土壤覆盖,草木生长,方圆数十里尽皆如此。



若是开辟出来,也是良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