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秦时小说家》 第二一一七章 君臣父子(求票票)
“赐教?”



“扶苏于儒家之学,了解的其实不为多。”



“不过,昨日闲暇之时,倒是翻阅了一卷《论语》,其中有一篇扶苏还依稀记得。”



“齐景公问政于孔丘。”



“张良先生,你且说说孔丘是如何回应的?”



扶苏放下手中茶盏,口中念叨一眼,双眸闪烁亮光,扫了张良五人一眼,而后自案后起身。



见状,张良五人也是起身。



纵然扶苏单手压下,亦是无用。



“此语出于《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对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张良一礼,于扶苏公子此问缓缓回应着。



“张良先生是儒家英杰,此语之意,想来比扶苏更为了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丘一言以蔽之,可惜,如今的诸夏间,仍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墨家无君无父,祸乱极大,此所谓机关城覆灭缘故!”



“儒以文乱法,此为数月前儒家所得。”



“侠以武犯禁,此为眼下农家之困局。”



“果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仁礼至,秩序出,诸夏安稳无虞,庶民归于百业。”



“先生以为然否?”



踏步入厅中,随意踱步着。



儒家!



儒家的道理很不错,父皇和叔父当年也聊过这个话题,当时,自己就在身边,也听了一些。



诸子百家的道理没有错。



错的是人!



大周君臣父子失序,此所以春秋烽火,战国乱世。



眼下,大秦一同六合八荒,一切都在帝国的统治下,诸子百家想要存在,想要留下传承,唯有一条路。



那就是君臣父子!



“张良受教!”



张良亦是出列,深深一礼。



“受教?”



“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非如此了。”



扶苏浅浅笑道。



无论张良是真的明白,还是假的明白,那都不重要,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明证。



农家!



在帝国的绝对力量之下,不会有好结果。



处理完农家,便是……儒家了。



“是!”



张良等人相视一眼,颔首而应。



……



……



“子房师兄!”



“这位帝国扶苏公子年岁不大,身上却已然有威势散出!”



“刚才……还真有些压力!”



半个时辰之后。



张良五人离开郡丞府邸,各自拱手一礼,前往城中它处。



一人回首看了府邸一眼,心有余悸道。



“这位帝国扶苏公子为始皇帝长子,少幼便是受武真郡侯、鬼谷盖聂、冯去疾、昌平君等人教导。”



“其后,入中央学宫,入护国学宫,入军中行事,参与灭燕,参与灭楚,乃是知兵之人。”



“近年来,更是在诸地历练政务。”



“始皇帝膝下诸子,论将来成为储君之人,扶苏公子估计可能性最大,就是不明白始皇帝陛下为何不立下储君!”



“储君定,则国祚安稳,则群臣有序,不为杂乱。”



另一人低语回应着。



作为儒家核心弟子,自然能够看到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讯息档案,对于这位扶苏公子。



小圣贤庄便是有相关的卷宗,而且讯息还挺详细。



“谁知道呢?”



“也许始皇帝陛下觉得扶苏公子还不足以为储君吧。”



又一人随意道。



这个事情是始皇帝陛下要考虑的事情,他们想的再多,也是无用。



果然扶苏公子现在是储君,则一切当不同。



儒家所要面对的抉择也是不同。



可惜,扶苏公子还不是储君,一切行事,自当有所不同。



“慎言!”



“沛县之地,泗水郡所,帝国密探、罗网之人很多。”



张良行在前方,听着身后四位师弟的闲谈,摇摇头,身形一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