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百二十六章 天明出宫(第一更)
“伏念所言,颇有些当年寡人亲入新郑,与韩非所得。”



“韩非虽出至儒家,可却创立法术,《韩非子》一书,比起《商君书》多了些许韵味,以法理整治诸夏,以礼法教化诸夏。”



“可是如此?”



秦王政闻声,轻轻叹息一口气。



伏念的意思,自己听的很是清楚,就是《韩非子》的内涵,虽然是韩非之言,其核心又为儒家之要,从伏念口中得出,并无不妥。



但以礼法教化天下,实在是太难了。



比起礼法,秦王政更相信法理,以法理框架灌输诸夏各处,违法者,自有律法惩处,不违者,当安稳生活,但……儒家的礼法的确有些作用。



秦法讲究,后发制人!



而礼法则是要在很早的时候,就将那股为乱之意灭杀,或许这应该是大秦的道路,然……如今从颍川郡乱象来看,礼法似是不足啊。



“韩非师弟学贯儒家与法家,自成一道。”



“其人所言,自有妙处!”



伏念颔首以对,拱手一礼。



“如此,伏念以为颍川郡之事,若然你为首处理,当如何?”



提起韩非,周清也是双眸微微眯起,数年前的新郑之前,其人终于全了家国血脉,倒在新郑之前,可惜了那么一位大才。



“伏念以为,当效法成康之举!”



一言应之。



“成康之举?……,为乱之人,若懂得礼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周清哑然。



大周成康,应对叛乱,首先一道王书落下,给予呵斥!若是不听,又是一道王书落下,再次给予呵斥!如果再不听,那就六师出征。



对颍川郡那些人,文书已经下发警告过了,很明显没有什么用。



“若然秦国一天下,以礼法教导之,当有不同。”



待在咸阳宫这般久,伏念当然明悟要在坚守法制一道的秦王面前宣扬儒家之道甚为艰难,不过,自己为儒家掌门,有此言,当不为过。



“若然秦国一天下?”



“莫不是伏念先生对秦国一天下没有信心?觉得秦国一天下不为功成?”



今日前来见伏念,可非王兄口中的那两件小事。



而今,韩国与赵国已灭,王贲正在谋划灭魏,明岁上将军王翦将领兵攻打燕国,可以预料到……齐国与楚国绝对不会无动于衷的。



真正的不会无动于衷,齐国一直在海岸之滨,先前和大秦没有任何利益交错接下来可就不一样,灭魏之后,秦国兵锋直达齐国边境。



而楚国也是一样,秦国从南郡、南阳郡、颍川郡已经可以出兵攻打楚国,灭魏之后,路线更多,是故,王贲欲要灭楚。



十有会遇到真正的楚国助力。



而齐国的儒家无疑是一大核心要点!



稳住儒家,就等于稳住齐国!



听伏念之语,周清又是轻轻一笑,许多问题与许多答案或许并不重要,然……不同的人听在耳边,意义当截然不同。



“秦国可一天下!”



伏念神色一滞,己身所言不过中庸为上,不曾想武真侯竟然有此问了。



而后,拱手一礼。



“扶苏公子以为呢?”



周清将视线落在扶苏身上。



“扶苏以为,大秦必一天下!”



神容清秀,扶苏闻声,身躯一转,看向武真侯,又看向父王,轻轻一言。



“天明公子以为呢?”



周清视线又落在天明身上。



“这……,秦国自当一天下!”



伏念先生说了一个可。



扶苏兄长说了一个必。



天明觉得,以目下大秦的国力,一天下大势不算难,但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准,诸国之中,大秦自然一天下大势,一匡诸夏。



“扶苏前段时间,曾前往国尉府中,翻阅一些护国学宫的文书教导之事,其中便是有武真侯当初在护国学宫留下的话语。”



“秦国可一天下,诸夏之大,列国争雄,为大秦独强独霸,是故,秦国可一天下。”



“然,列国之中,唯有秦国自孝公以来,代代明君,虽有些许内乱,不足为患,反观其余诸国,皆陷入内乱损耗之中,焉得同大秦抗衡,而诸国焉得可以一天下。”



“若然不是大秦一天下,诸夏诸国,谁可担此重任,是故,大秦必一天下。”



扶苏言辞脆朗,声音沉稳,一边言语,一边看向父王与伏念先生,对于武真侯留在护国学宫之言,扶苏觉得甚是正确。



若然连秦国都不能够一天下,诸夏列国中,又有谁可以承担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