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36章 拯救灾荒年(二十五)
一次不敢买那么多粮食。



真怕出事。



旱灾过后又赶上了蝗灾,现在流民更多了,而且府城里的粮价,明显的还在涨。



前一段日子还是一两银子半石粮食。



现在已经是一两五十文半石粮食。



张老太想了想粮食得买,但是不能这么买,他们去了粮行,直接找掌柜的商量。



他们要的粮食,让掌柜的直接送到他们村儿里去。要是不送货上门,他们就去其他家买,反正他们是大户,一次买的又不少。



送货上门,那是应该的。



掌柜的琢磨了一下,这可是几百两银子的生意自然答应。



过了几天,掌柜的让人直接调了粮食,都没进府城里面,顺路就到了村里给他们送了。



张老太只买了500两银子的粮食,其余得银子没准备全都造了。



总得手里留点儿富裕银子。



就这500两银子拉来的粮食也够他们大家伙吃。



粮食进村,家家户户都分了粮,直接进地窖,现在不光有土豆还有粮食。



村长他们几个老人带着孩子们亲自来到了老太太家里,虽然这一次没下跪,老太太不喜欢人下跪。



可是老村长说了,这是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这些孩子们以后就是老太太的孩子,跟着老太太的姓。



这在古代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要知道谁家的子孙都是为了传宗接代,承继祖先的。



改姓这可是天大的事情,除非是入赘。



一般改姓,那这种恩情可就是和天一样大的恩情。



老爷子说了,他们家的子子孙孙都得记得老太太的恩情。



没有老太太他们这一家子,他们哪还有什么传宗接代,恐怕早就到他们这里就灭绝。



人不能忘恩。



宋老太太不同意有什么用啊,人家根本不由她不同意。



整个村子改成了宋家村。



老村长还亲自带着老太太,他们直接把户籍落到了他们村子里,整个村子都改了姓,改成了姓宋。



老爷子说了,村里现在暂时不富裕,等他们这些儿孙长大,挣了银子就给村里修一个祠堂,修不了大的,就修一个小的。



老太太一定得供奉进祠堂里。



宋老太太自己立马成了牌位上的,每天得吃香。



可是这是一种认可。



老太太他们在村子里开始修建房子。



毕竟这村子里太破落了,既然他们在村子里算是正经安家落户,也希望帮着老爷子他们把房子也都修一修。



趁着天还没有变冷。



一旦下大雪就怕房子被压塌。老爷子他们年纪大了,上房什么的真干不动,家里的孩子又都小。



宋老太要是不帮他们,估计这一个冬天过去,这些人能活下来那也是够庆幸的。



大家在一块毕竟经历这么多都有了感情。



宋老太觉得能帮一把还是帮一把,不是自己想当善人,是没办法,到了这个时候不当善人,就是得看着他们死,再怎么说这些孩子们现在可都姓他们家的姓儿。



算起来也是他们家族的后代。没有血缘关系也得认哪,说起来这可全都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儿。



老大老二老三干的挺起劲儿,他们心里觉得自己得到认可。



以前在村子里,他们家是啥情况呀?



村子里穷的就属他们家穷,人家谁都不愿意和他们家来往,更不要说他二叔三叔那么压榨他们家,谁敢跟他们家来往啊?现在在这里他们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们三个人在村里那也是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人物。



人都有这种心理层面的要求。



老大老二他们也一样。



不是老实人就没有追求。



以前没有这种条件,是因为上面有他娘压着,而且他娘的做事方法不让村里人认可。谁也不敢跟他们家沾上边儿,他们也大方不起来,就算是穷大方也没那个能力呀。



自家一家子都快饿死了。



儿女都要养不起,更何谈去帮助别人。



可是现在不一样,在这个村子里,他们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而且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对他们的认可,远比在原来的村子高的多。



老大,老二,老三三个人干起活儿来,那自然是信心百倍。在他们心目中,他们干的那可是高大上的事情。



自己不光活得好,活得很好,而且还在救助别人,帮助其他人。



虽然村子里人并不多,可是这已经让他们感到满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