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快穿之不服来战呀》正文 第2152章:科学治国小能手(22)
不劳而获是一种极易发酵的情绪。



习惯了长时间不花钱白拿东西后,现在让他们花钱去买,大家自然都不愿意。



但想反抗,又没有了理由。



毕竟白拿粮种是政令,花钱买粮种也是政令。



即使加了一成的价格,官府的粮种也比那些游商带过来的便宜。



换句话说,粮种还是那个粮种,只是现在需要花钱买了。



既然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大家最开始自然而然都会想去做那些没有本的生意。



譬如抢劫!



他们的盘算打的很好,这是个只耗费体力便可以完成的工作。



他们抢回来的东西,还可以售卖给其他人。



而他们唯一要思考的事情便是:抢谁!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大昌毗邻三国。



蒙国是游牧民族,就连住所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群。



他们穷的只剩下人了。



每年秋冬时节,蒙国都会发兵去攻打真国和赵国,为了就是抢口吃的...



蒙国人都是以部落为单位的群居生活。



每个部落的人数虽然都不算多,但他们各个骁勇善战。



若贸贸然去同蒙国抢东西,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对方打断腿,变成对方的奴才。



西夏虽然是小国,但国家却极为富庶。



只是,西夏既然能在五国夹缝中生存到现在,实力自然不能小觑。



若是同西夏动手,他们非常有可能横着被抬回来。



再说到吐蕃...



算了,那破地方的人,吃的那些东西他们看了都觉得寒酸,要不然也不会经常出现在边界寻衅滋事的吐蕃人。



他们为的还不是从昌国百姓手中谋求点吃食。



抢游商...



呵呵,人家手中有朝廷颁布的通关文牒。



只要手持文牒,便被视为大昌国百姓。



他们要是敢动手,估计下场就是变成在城门口被挂成一串的咸鱼。



发现偏门走不通后,众人警觉的发现,自己国家似乎比周边的国家弱了不少。



倘若有一天周边国家暴起,他们可能就会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这种认知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只是皇帝的下令告诉百姓:“我们的处境非常危险,需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并努力强大自己。”



大家只会将这些话当做一个笑话来听。



可当众人自己发现国家的危机后,他们身上便会出现一种诡异,却又激烈的情绪-国家责任感。



现在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国家已经比其他国家弱了不少。



要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就变成了巨大的问题。



经过半年的心里动荡后,众人的心境居然成功稳定下来,开始积极的寻找出路。



就算真面临着跑路,他们也要有体力才行,不然连跑都跑不动。



从最开始的被动等着县衙补助,到自己积极谋求生路,他们经历了一个自我认知的升华。



没点本事,连抢劫都打不过对方。



这边,百姓们已经开始努力充实自己。



另一边,新一批进贡的使者团已经进了大昌国境。



靳青其实也很疑惑,经过了一年时间,大昌竟然还没被她玩到亡国。



听税务官说,今年的税收竟是比去年还提高三成。



靳青疑惑的抓头皮,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其中的关键,这不科学啊!



同样,刚刚进入大昌国境内的使者们,也在暗自心惊,大昌国的子民怎么这般强壮!



去年进京的使者团出了事,被接回去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休息了很久才将身体调养好。



今年宁愿辞官也不愿再来大昌。



于是,他们才有了出使的机会。



临行之前,大家自然要去同前辈们取经。



得到的讯息是:离龟兹的使臣远点,以及多带些银子。



大家原本以为,大昌国的情况应该与他们差不了太多,只是国土范围大些,军队的数量多些。



可今日一看,大昌的情况竟然与他们想象中完全不同。



按理说,大昌与他们一样,应该是个遍地黄沙之地。



可他们竟然看到了黄沙尽头,那一块块规整的农田,以及大批量的牲畜。



大昌似乎没有懒人,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劳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