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纳谏
皇帝与皇后说完,一个人回到寝宫,屏退左右。



他卧在床上,闭上眼睛,就进入侠网之中。



念头一转,就来到京城上空,俯瞰下去。



他同样练有武功,虽然没有投入多少时间,加上只是养生功,不是高手,但念头强大,不是普通人可比。



此时正是傍晚,大炎朝的京城,正是一天中极为热闹之时。



卖儿卖女者,乞讨者,遍地都是……首先映入他的眼帘。



皇帝看得阵阵难受。



“祖宗将江山交到朕的手中,朕却将它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愧对祖宗,愧对天地。”



然后他将视线投到自己看好的几个清廉文官所在。



兵部侍郎魏文忠,上朝往往只穿一身补丁朝服,平时从不与同僚交际。



他正准备大用,启用对方去对付鞑子。



“侍郎大人,这一千亩嘉兴上好水田的田契,已经交到您弟弟手中。”某个商人模样的锦衣男子,一脸恭敬道。



“嗯,很好,你们与六贝勒的毛皮交易,今年还是照旧,我会吩咐他们放行的。”一个穿着补丁家服的男人,一脸正气,微微点头。



看两人所在之地,似乎是一处密室。



真好。



如果自己没有看到这一幕,自己肯定相信这是个大忠臣!



谁能想到,他竟然会干出这事,放任奸商与鞑子交易,一千亩水田,就换来通行的权利!



至于交易的是什么,不是铁就是粮食盐巴,都是必须之物。



难怪鞑子是越封锁越强大,原来是朝廷有内鬼!



皇帝一阵心惊,到底还有多少个人与鞑子勾结?



他们到底将朕的江山当成什么?



难道这江山不是他们的吗?



他们让鞑子强大起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皇帝只觉无比寒心。



他殚精竭虑,日夜忧心,每日讲席,文官们常常讲述昏君亡国史,听多了纣王荒淫亡国,秦政暴虐亡国,桓灵二帝卖官亡国,唐玄宗爱美亡国……



现在,他才明白,都是假的!



是大臣的贪婪把国亡了!



只不过写史的不是皇帝,是大臣,所以他们当然要找个替罪羊。



王朝就是一棵大树,皇帝一人,一天12个时辰,除去睡觉吃饭合计6个时辰,其余6个时辰,才能挖空多少树心?



而这些大臣们,可是成千上万,日日挖,夜夜挖,上朝挖,休沐挖!



是他们,把树心挖空,大树轰然倒塌。



可他们就没想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是了,他们就像三国鲁子敬说的那样,即便降了,累官不失州郡。



“哈哈哈哈,都是聪明人,只有朕一个糊涂蛋!”



“朕要杀!杀干净他们!”



疯狂之后,皇帝又冷静下来。



因为他看到了还是有忠臣良将在。



一个老秀才,省吃俭用,将一千两银子捐出来,赈济灾民。



一辈子攒的银子,就因为他的诏令,希望臣民共渡时艰,而捐出来了!



然而老秀才不知道的是,这一千两银子最后只有四百两记帐,六百两都被瓜分了。



不过皇帝还是有点欣慰的,好歹那些文官吃相不是太难看,总算给人家记上了,没有直接全部分光,更没有冒名。



还有一位下级武将,辛苦学习兵法,屡立战功,前后杀死不少鞑子,可惜没钱打点,功劳首级都被上级瓜分,一直只在把总位上。



以对方的功劳,早该是参将,进入他的视野。



大炎军制分成两个体系,一是营兵,二是屯卫军。



营兵就是什长……把总……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屯卫就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



前者拿军饷,从良家子征募而来;后者不拿饷银,分给田地,一边耕地一边当兵。



屯卫军的战斗力越发低下,以前他不知道为什么,只以为是天灾人祸,导致收成不足,没有收成就吃不上饭,吃不上饭,当然就没有力气。



现在他知道了,因为军士们都成了佃农!



朝廷分给军士们用来养家供军粮的田地,全被军官们给巧取豪夺拿走了!



祖皇帝设想得挺好,世代从军,不费朝廷一钱一粮,还能上缴粮食。



唯独忘记了,第一代还行,过去五代,掌握着军士生死大权的军官,想要抢走土地,比起文官容易十倍,比起地主容易百倍。



随便找个由头,惩罚军士,或是找些毛病,就能逼迫军士把田地卖掉甚至白送给军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