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神秘让我强大 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见张飞
而在这时,闻人升同样遇到了一样的问题。



他该怎么吃饭?



活了这么多世界,闻人升还是第一次要考虑怎么吃饭的问题。



这可真是三国世界的特色。



吃饭。



没错,小到百姓,大到诸侯征战,无不是围绕粮食问题。



就连几次武侯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粮草运输困难,无法长期对峙。



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的缘故。



吃饭可是一个大难题。



闻人升仔细想了想,搜索一下这个身体记忆。



他的父亲姓赵,是一个小地主,原本有100亩地,家在幽州涿郡安次县,有六口人。



四个儿子,父母俱在。



他排行老三,今年17岁。



还有一个老四,没有成年,才12岁。



父亲将80亩地拿出来,平分给4个儿子,一人分了20亩。



最小的儿子,还没有算**,所以暂时还是老父代耕。



以汉代的水平,其实20亩地,如果是自己的,也就刚刚够生存。



百亩之地,五十亩粮田,五十亩桑田,在汉代,才有温饱生活。



汉代的粮食产量是这样的。



每石为120斤。



如果是水浇地的话,小麦能产两石有余,也就是250斤到300斤。



晁错说过:“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这里的亩是457平方米,但是汉代斤也是250克为一斤,这是汉代和现代的不同。



所以换成现代的单位,667平方米为一亩,500克为一斤,那就是每亩257斤。



前提是必须有水,最起码不能连续干旱。



还要有水渠来浇地。



如果接连几个月不下雨,那只会绝收了。



涉及到三国世界的亩与粮食产量,闻人升都自动转化成后世单位,免得麻烦。



也就是说他父亲的一百亩,也就是后世的一百亩地。



实际上,他知道一般人也不知道这些区别。



三国世界的演化基础,还是普通人的常识为基础。



如此,20亩地可以产5000斤粮食。



看似粮食很多。



然而首先这土地都是你自己的。



其次,你要交付赋税。



汉代赋很少,三十税一,可以说没有。



然而这并不是说负担就轻了。



因为还有地方摊派、人头税、徭役,这些乱七八糟加起来,如果这地完全是你的,你也要交出一半的收成。



那就是只剩下2500斤粮食。



按说你一个人有2500斤粮食的话,一个壮劳力一天要吃到三斤粮食。



一年下来,自然是温饱无虞,还能剩下1000多斤,能够有所积累,置办家业。



然而一旦结婚生子,那就迅速不够吃了。



而且这还只是粗略的计算,还有其他各种支出。



种地也是要成本的。



农具会磨损,种子要购买,肥料也要购买,是农家肥。



汉代,农家肥就成为肥料的主要来源。



《氾胜之书》中即有记载利用人粪,家畜粪肥等制作有机肥,这些处理过后的动物粪便,无臭无味,光泽黑润富有肥力,微生物活性大,可疏松土壤,提高产量。



这些肥料都要花钱买,才能有高产量,不然的话,就要休耕。



而且日常生活,还要购买盐这种必要品,还有其他衣服之类。



万一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病,都要花钱。



所以说20亩地,细算下来,风调雨顺,还能维持温饱。



一旦有事,就要辛苦度日。



如果你没有土地,只能租地生活。



租子善者为5成,普遍为六成。



为啥这样高?



因为人口太多,租种的人多。



这是卷起来的。



甚至极端者有8到9成者,基本上就是啥也剩不下,好处就是赋税什么的,也是主家负担。



也就是给人白白打工,自己只得点粮食湖口。



可以说是卷到极致。



当然这是清末民国的景象,三国之时,还没有卷到这个地方。



毕竟还有很多山地可以去开垦。



逃入深山开垦者,比比皆是。



比如张燕就是靠着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开垦,才开创了黑山军。



若是租种土地,想要吃粮食就难了,只能吃糠咽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