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冬去春来
相较于其他地方而言,北原城的冬季显得喧闹而忙碌,如今这份忙碌又有了新的含义。



通识教育几乎是以强制的方式,在整片领地上广泛而高效的开展着——通过“不上学就扣工资”这种让多数人一开始恨得咬牙切齿的方法。



不过很快,这些原本十分抵触的人就逐渐开始主动喜欢上学习,尤其是认字这件事。



因为这能让他们看得懂报纸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书”这种只属于贵族们的东西简直就像信仰的神明一样,差不多都是只在梦境中才会出现的东西。



有所不同的是后者可以确实的寄托自己的信仰,而前者只是一样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东西。



你不能对一本书祈祷自己下顿饭能吃上肉,就是这么简单。



事实上,即便是大城市的平民,也很少会有人去读书。



真正像样的书籍往往都有着皮质的精美封面,用掺有名贵香料的墨水书写而成,往往还会镶嵌一些珍贵的宝石——用以摆放在书架上来彰显拥有者的高贵地位。



而“报纸”这种东西,最初也被大多数人当成一种薄一点的、相对廉价的、另类的书,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德莉丝当初之所以在北原城刊发报纸,纯粹是保留了在费尔穆的习惯而已,而报纸的读者也只有原本费尔穆领的那些人而已。



但现在不一样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精心筹备,如今的《北原周报》和德莉丝最初发行的版本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周报的头版和二版依旧会固定刊发领主府颁布的政令,以及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



但自三版开始,刊登的就都是一些非常接地气的东西。



比如城北的商店开始售卖商队运进的绸布衬衣,医院新研究出一种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膏药。



或是召集空闲人手协助获得公民资格的流民们搬入指定城区的告示......



而在更往后的地方,除了例行刊登广受欢迎的“安慕尔家常菜谱”外,还新增了许多有趣的笑话和滑稽故事,甚至还有连载小说!



都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既通俗又有趣的东西。



现在,在入夜之后的酒馆中,人们早已不再神情恍惚的沉迷于烈酒中。



而是一边啜饮着兑了水和香料的调味酒,一边大声讨论着报纸上的新闻,或是沉浸在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中。



在大多数市民看来,这才是符合他们如今这种富足生活的,“体面”的生活,而不是沉浸在互相拿拳头糊脸和连篇不堪入耳的脏话中。



另一项同样为市民们的夜生活增添色彩的活动,则是每晚固定在剧院和马戏舞台上演的节目。



节目的内容无需多言,同样都是些通俗,但足够有趣的东西。



相较于贵族们热衷的小步舞和室内音乐会而言,生活题材的滑稽短剧和惊险刺激的马戏表演更为广受市民们的喜爱。



无论是报纸还是演出,价格都在普通市民的负担能力之内,甚至连部分开化的哥布林也愿意为此掏钱。



在欢快而充实的生活中,严冬似乎很快就过去了。



积雪消融了大半个月,在荒原上与少数萌发的低矮植被共同编织出一张黄白相间的地毯。



残存的白雪终将在日渐强烈的阳光下化作浮云的一部分,而这些植被也会很快结束它们短暂的一生,重新为荒原抹回无处不在的干涸的灰黄。



圣地亚斯河的水位随着落日山脉上积雪的融解而不断上涨,但大型的商船还要等到遍布其中的冰凌消融殆尽后,才会出现在河面上。



不过由于远居荒原深处的北原城的吸引,已经有很多小型商船冒险穿梭在圣地亚斯河上,在两座码头间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各种货物。



同样源源不断的,还有自伊斯顿码头渡河而来的人们。



对于帝国,乃至整座大陆的大多数领主而言,领民和奴隶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种区别不仅在于前者会为领地持续的创造税收和其他财富,更在于领主在二者身上的投入。



对于领民来说,领主会——尽管并不十分乐意的——投入有限的税收,来尽可能的改善领民的生活条件。



活着的领民就要交税,无论是否具有劳动能力。



而对于奴隶,当一个奴隶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役中被榨干了劳动力,那这个奴隶就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人”而遭到抛弃。



供养一个不交税,也无力继续劳动的奴隶显然是一件毫无回报的事,甚至连费力“处理”这些奴隶都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大多数的领主对待这些奴隶的手段只有一种:驱逐,然后任其自生自灭。



一冬过去,从各种渠道获得消息的弃奴们纷纷聚集在伊斯顿码头,等待着被运往河对岸的自由之城。



在赵柱与马雷马斯的协议中,运输这些自愿加入北原城的奴隶也是契约的一环。



甚至,由于赵柱会根据奴隶的数量而支付运费的缘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