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五零之寡妇门前是非多61
后来再有过来借粮食的, 萧圆都是一样的做法,不光一斤红薯都没借, 还反过来劝人家去买红薯。



没过多久,之前听了萧圆劝告的车把式和王老头家, 都拉了好几麻袋红薯回来。



有了他们带头, 也没人来找萧圆了, 人家北山家的说的是啊, 她自己才买了一百多斤, 就那么点, 借给谁不得罪人?



就是借了,也顶不了几天。



还不如趁着现在红薯价格低,自家多买点呢,于是村里人都纷纷买红薯去了, 连新旧两个队长都没例外。



队长家也没余粮啊......



村里的几辆大车每天往返镇上,忙的不亦乐乎,萧圆又趁着这股风,换了二百多斤, 不是她不想多换点儿, 实在是买红薯的太多,人家卖红薯都没红薯卖了, 就那二百多斤还是卖红薯的找别的卖红薯的匀过来的。



绕了一大圈呢。



王家村这么大动静, 别的村也不是傻子啊,都跑去买红薯了,不过这时候黑市上的红薯已经不多, 而且价格已经涨到一毛五了。



现在萧圆走到村里,好多人打招呼呢,幸亏人家北山家的不藏私,不然她们哪能抢到一毛二的红薯啊。



吃上了红薯,虽然没有吃到饱,但大家伙儿好歹走道不打晃了,也正好有劲儿忙秋收了。



现在村里没人敢不收粮食了,就算知道其中一大半都得交上去,他们也不敢了,上半年的教训记忆太深刻,他们不敢了。



秋收比夏收还是好不少的,村里青壮不用炼钢了,他们成了秋收的主力军,还有上面考虑到实际情况,也调拨了一批农具过来。



炼了几个月的钢,林子被砍了一大片,家家户户的大铁锅、镰刀锄头祸害个干干净净,结果是一斤钢也没炼出来,上面也就不让炼了。



还有就是,青壮们饿的走路都打飘,也炼不动了。



到了十月底,地里红薯才收完,之前收的玉米杂粮还没晒干呢,人家收粮的就跟提前得了信似的,第二天就十分贴心的将卡车直接开到他们村了。



当然,来的不止收粮食的粮站工作人员,还有民兵,大概有一个排。



这么大阵仗,村民们谁也不敢动了!



就是哭,也是默默的流眼泪.....



可能也是考虑到老百姓的情绪,工作人员说话的时候,很是温和克制。



前后反差很大!



以前是他们自己车拉人扛的给人交粮食,人家粮站的挑挑捡捡,各种不满意,现在不用了,上门服务,全程客客气气。



什么玉米还没晒干?没事儿,我们照收,什么红薯是粗粮?没事儿,我们不挑。



行....



来的人看着就是吃的饱饱的,力气大的很,根本不用村民帮忙,三下五除二就把玉米杂粮以及一半的红薯给收走了。



红薯上的泥巴还没干呢,就被收走了。



“那....那什么,分粮!”新队长吸了一鼻子大卡车的尾气,朝木楞着的村民喊了一句。



王家村这么大,不是所有人都买了黑市的高价红薯,还有好些人抱着侥幸心理,等着生产队分粮的,现在看着这结果,真是人家车一走,就哭倒在地了。



车没走,他们还不敢!



村里当初也不知道后来要放卫星,种的红薯面积还是跟去年一样,所以收上来的红薯也跟去年差不多.



只是去年,大家伙有麦子、玉米、杂粮补充,去年红薯也根本就不用交公粮。



现在仅剩下这一半的红薯,这里外里少了不是一点半点,光靠这些红薯,根本撑不到明年夏收。



这么一琢磨,哭的人就更多了。



以往分粮时的喜悦,今年是一点都没有了,大家都唉声叹气,不知道明年的日子该怎么过?



萧圆家四口人才分了一千斤出头,这点红薯节省着吃也就能撑到三月底顶天,到六月份夏收,差不多有3个月的粮食缺口。



要是她没有提前准备她也得哭啊。



“等明儿去镇上拆了石膏,我就去打猎,咱们都好久没吃过肉了。”



今年的粮食分的这么少,也没影响到林北山的好心情,他马上就要拆石膏了,他马上就又能进山打猎了。



“你可别腿刚好,就来劲,等咱问过人家县里老大夫,人家仔细检查过你的腿,说你能进山,你就进山,要是不能,你就老实在家憋着,”萧圆白了某人一眼



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没好呢,就又惦记着进山了。



“哎呀,我知道,我感觉我肯定好了,我现在浑身上下都是劲儿。”林北山拄着拐杖在屋里走来走去,就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你哪天感觉不好?行了,你也别着急,都等半年了,不差这两天,等我先把红薯归置好,将破皮的切好晒起来,我就陪你拆石膏去。”



萧圆说了两句,就又忙去了,他的腿上的石膏也确实得赶紧拆了,山里的山货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