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810 六百年的酒好喝不
再次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金器银器之类的东西。包括了戒指、手镯、步摇、钗子、香薰,首饰盒、耳环、金杯银杯、珍珠、松石、玛瑙、宝石各种东西。



精美的和田玉、田黄、青田石的雕件摆件,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



选了几件极品玉石和金器揣进包包里,再开了最后几个箱子。



一箱子的衣服,保存完好的两套龙袍。包含了金丝翼善冠。玉带,印玺。



见到龙袍的瞬息,金锋迅速的将印玺跟金丝翼善冠取了出来,两套金丝龙袍迅速打包密封。



其他几个箱子里放的东西是书籍和纸张以及绫纸,纸张是当时最好的宣纸,生宣熟宣都有。还有不少宋代的澄心堂纸,金粟山藏经纸和张永自造纸。



元代的观音纸和白鹿纸。



书籍包括了宋、元和洪武时期各种版本的各种刻板和雕版。



这些才是金锋的最爱。



在最后一个箱子里,金锋期盼已久的奇迹并没有出现。



原本以为最后一个箱子里装的应该是字画之类的。打开以后却是失望透顶。



寥寥三幅字画。



两幅字画是分别是赵孟頫的《道德经》和《砚山秋色图》,第三幅则是宋徽宗的一幅瘦金体。



这三件东西金锋一一看过,禁不住叹了一口气。



虽然这些东西都是一等一的无价之宝,但对于金锋来说,还是不太满意。



作为朱允炆这样的一个亡国之君来说,藏匿了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却是仅仅只留了三幅字画,着实令人不敢相信。



三幅稀世之宝的字画被金锋收了起来装进包里,翻手盖上箱子,四下里扫射一圈,再无任何新的发现。



拿起几本最陈旧的《汉书》,点上烟走到那张紫檀椅子静静的坐了下来。



关于朱允炆,历史上记载的实在是太少,对于他的性格只能从他的收藏品里得窥一二。



但这三幅字画都是前朝大家的东西,上面也没见着他的题跋。也就无法了解他的为人处世。



手里的几本《汉书》是元刻板的,纸张是当时最好的罗纹纸。



元刻板的书籍是元朝在南宋的基础继承延续下来的,工艺倒是没怎么退化,但名气却远远不及宋版。



《汉书》是汉武帝时期由大家班固编纂,千百年来有无数个版本流传。



翻开汉书,金锋惊咦出声,继而美滋滋的笑了起来。



在这册汉书上,赫然有无数个批注,字体很丑陋,但也很粗狂。



这是朱元璋的手笔。



朱元璋的亲笔手笔批注的汉书!!!



这才是真正的大宝贝!



在《明太祖实录》中,直接记载朱元璋读《汉书》的地方就有八处,而他与大臣讨论汉史就达四十一次之多。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大汉王朝的崇拜。



这本汉书除了有朱元璋的批注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娟秀正轨的字体批注。



毫无疑问,这些字体的主人就是朱允炆了。



看到了这些字体。金锋如愿以偿的的笑了起来。



那些绝世之宝的龙袍金冠算什么!



那几件绝世珍宝的印玺算什么!



在这几本汉书前面完全不值一提,不值一哂。



什么是历史的足迹,这就是!



什么是历史的见证,这就是!!!



朱元璋的亲笔批注,朱允炆的亲笔批注,全世界独一无二!



这才是绝世重宝!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绝世重宝!



有了这几本书,这一趟值了!



再慢慢看了其他的一些宋版、元版的书籍,上面或多或少都有朱允炆的批注。



而唯一的有朱元璋的批注,仅仅只有那几册残缺汉书。



三本汉书分册被包装得严严实实装进包包,金锋心满意足的站了起来。



整个山洞皇宫唯一的例外就是没有发现一具骸骨,这让金锋有些意外。



出了宫殿来,金锋挨着挨着走了一圈。金家人的人手分布在硕大的山洞里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按照金锋的要求,全程录像。很多坍塌的建筑下面的东西被清理出来挨着挨着的摆放在一起。



走了一圈,金锋也从清理出来的东西里判断出居住在这里的大致人数。



但有一点始终弄不明白。那就是朱允炆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



又是谁给朱允炆选择的这个地方?



当时跟随朱允炆来这里的,除了已经证实的程济,又有哪些人?



这些人在这里又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